2016年3月19日,“水墨与心灵”群展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墨斋画廊开幕,此次展览邀请到冰逸、蔡锦、陈海燕、黄致阳、李华生、刘丹、邱世华、杨诘苍八位艺术家参展。此次展览由林似竹和箫岭策展,是“水墨与现象学”系列展览的第二场,旨在从感官经验的角度,探索水墨媒介与理性、情感、知觉、记忆、道德、欲望、想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览现场 策展人箫岭(Nataline Colonnello) 艺术家何云昌 策展人林似竹(Brltta Erickson)
艺术家冰逸(中)在介绍作品
艺术家蔡锦与朋友合影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李华生和杨诘苍归于“安静的冥想”,冰逸、刘丹、邱世华更倾向于“对自然复杂感知”,而三楼陈列的蔡锦、陈海燕以及黄致阳当代作品则是“梦境与个人欲望的交织品”。与现代西方启蒙哲学的身心二元论相对,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中,“心”是一个与身体合一的概念,既指生理器官也指认知和情感,这点在水墨文化及美学中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览现场
策展人箫岭(Nataline Colonnello)在采访中介绍了此次的展览的概况:“这是一组系列展览分成四个部分,已经做过的是‘水墨与身体’,这次是‘水墨与心灵’,还有‘水墨与自然世界’与‘水墨与社会’。四个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艺术家或是不同的作品,表达不同的态度。这次的展览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进门你可以看到杨诘苍和李华生的抽象艺术,一般来说,我们做展览也有历史记录的意思,所以不一定都是新作,比如,上次就有杨诘苍八十年代的作品,然后这次也有他在89年的作品。他用一张宣纸,反复的刷墨,没有书法、山水、人物等任何看出来的形象,需要好几个星期不断的反复,积成一百层的水墨,最后你看到的完全是黑,可是在不同光线下,你看到的也是白,因为反光很多。
一层空间 杨诘苍作品
三层空间 蔡锦作品
“杨诘苍和李华生都是深思的方法和态度,李华生认为生命是一条线,他经常去西藏的佛寺沉思,每天早上他都可以听到喇嘛们的吟诵。他的线条没有借助任何的工具,就是用很小很软的毛笔一条一条的画着。”同时,即将开幕的香港巴塞尔墨斋画廊也推出李华生的个展,还特别安置了一间“冥想室”,让观众面对作品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李华生《1013》 2010
李华生《 0104》 2001
李华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已成为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 然而当他接触到西方当代艺术之后,便决心放弃以往的风格,并开始隐士般的生活。经过数年的积累,李华生发展出一种近乎禅修的创作方式——手绘线格。一根根以柔软的毛笔绘就的线条记录了身心细微的变化和生命在时间中缓缓展开的过程。
杨诘苍 《自画像01 02 03》1990-1995
杨诘苍《千层墨》1992-1995 局部
杨诘苍的作品《千层墨》最早亮相于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大地魔术师”展览。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杨诘苍在长达数周的时间里,不断将墨一层层地涂于纸上,黑色的表面最终形成了一种令人惊艳的光泽和雕塑感,契合道家“物极必反”和禅宗“行住坐卧皆是禅”的思想。
冰逸 《百妖图》,2012-2015
邱世华 《无题》 2008
冰逸赋予文人传统一种当代阐释。她的艺术实践不止绘画,还包括特定场地的装置、表演、文学、音乐以及电影。这与诗、书、画“三绝”一样,皆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诗意表达。《百妖图》透过极富耐力而坚韧的笔触描绘有机生命的微观起源,表现了大自然缔造生命的爱的力量。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水墨与心灵,墨斋画廊水墨与心灵 墨斋画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