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策展人、艺术家及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等人员合影
策展人之一帕特里克·D·弗洛斯在开幕式上致辞
罗马尼亚文化协会主任鲁博安先生赠予广东时代美术馆礼物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心理状态会生成其独特的观察和理解地域性的方式,而艺术创作是探讨的路径之一。2016年3月20日,“东南偏南。一个平面的延展”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帕特里克·D·弗洛斯(Patrick D. Flores菲律宾)、安卡·伟罗娜·米胡莱特(Anca Verona Mihuleţ罗马尼亚)策展,展出了来自24个艺术家及团体共28组作品,围绕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坐标展开,并以尖锐果断的立场,透过物质性和交互性的棱镜,探讨艺术家自发性和自发项目的丰富谱系,呈现的作品围绕“东南”这一中心修辞来解读当今世界。
微展人之一安卡·伟罗娜·米胡莱特为观众导览
据策展人帕特里克·D·弗洛斯及安卡·伟罗娜·米胡莱特所言,“此次展览概念源自2015年3月在香港奥沙艺术基金会举办的“东南偏南”展览。地处中国东南角的广东时代美术馆亦参与到有关“东南”的地缘想象和地理政治含义的调停之中。来自东南亚和东南欧的艺术家们聚集于此,共同创造出一种能够转化和激活“东南”这一独特结构的展览体验,他们的彼此呼应和关联将引发新的共鸣。为了对原有的展览结构有所延伸,本次展览拓展了作品的范围,加入了两位来自珠三角的艺术家。”
艺术家亲自讲述此件作品的创作想法
展览现场
“‘东南偏南’也可作为时代美术馆在中国艺术版图上的一个自我隐喻,其所在的广州或曰珠三角当代艺术圈并没有一种明晰的特征和身份,选择身处其中的机构和艺术家也往往采取一种相对自主和另类的定位和策略。将这样一种地缘想象置于全球化政治文化的背景之下考虑,可以拓展我们对于自身的认知。”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谭悦说,“这个展览中的‘东南’主要包括的是‘东南亚’和‘东南欧’,广东在文化和历史与东南亚的关系异常密切,而当代的东南亚除了作为就近且成本相对低廉的旅游度假胜地之外,他们的殖民主义历史和复杂的宗教文化和当代政治状况却不为我们所熟悉。‘东南欧’在苏联解体之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后冷战格局的一个重要窗口。”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5月8日。
以下为部分展览现场作品(文字摘自广东时代美术馆展览手册)——
塞马斯蒂安·穆尔多万作品《冲突后的静默时刻》是一个对视觉刺激的视觉反应,它是塞马斯蒂安·穆尔多万称为“副作品”的整个系列中的一部分。他的定点干预措施利用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修修补补的记忆或者直接经验,去探索存在于处女空间中的纹理、记忆的层次和自我投射,从而展开转入不同空间结构情境中的平行宇宙。
萨萨·塔坎克作品《你突然成全了我》由两部分组成——“你突然成全了我”字样以霓虹灯的形式写在平台底部边缘,也与萨萨·塔坎克之前用不同的媒介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相关。这件作品也是对时代美术馆中关乎空间开发的具体架构方法的一个回应。同时也创建了一个空间来阐明由东南偏南二分法主题化导致的某些盲点。
塞拉·卡马里克作品《Silken Pope||》:一件红色网眼衬衫,袖子极其之长,它被成千上万的钉子钉在了墙上。爱,渴望,悲痛……重复和精确……这件作品把爱与痛当作一体来衡量。
尼尔巴·古雷斯作品《欲望》:尼尔巴·古雷斯最近偏爱运用红色进行创作,红色代表了性爱、愤怒和饥饿。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女性通常对其他身着红色衣物的同性没有好感,所以对他来说,红色也代表了恐惧,对性欲的恐惧或是对地狱的恐惧。
李景湖作品《现在考古》是在东莞附近的废料工厂制造玩具的铜制模具。在展览大厅里面,模具和大理石以一种随意的方式摆放。展览看上去有点像一个考古发掘的现场,又有点像一个抽象的博物馆场景。
普拉迪普·塔拉华达作品《日常清洁》背景是从网络上搜集的图像,艺术家被放置于前景之中,做着洗脸的动作,脸上布满了白色的肥皂泡特意指明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审美,同时肥皂作为“白色文明物”与白沙瓦大屠杀齐名。艺术家导出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每个交叉彼此参考,关系紧张,充满挑战,且争锋相对,形成二元解释的空间,正在向彼此瓦解。
参展艺术家
艺术劳工(Art Labor,越南)、皮奥‧阿巴德(Pio Abad,菲律宾)、frombandungtoberlin.com(跨国团体)、庄·卡逊(Jon Cuyson,菲律宾)、万·蒂(Maung Day,缅甸)、尼尔巴·古雷斯(Nilbar Güreş,土耳其)、夏迪亚·努亚·哈特达达(Ahdiyat Nur Hartata,印度尼西亚)、马扎·霍多森斯克(Maja Hodošček,斯洛文尼亚)、安娜·胡什曼(Ana Hušman,克罗地亚)、伊萨·庄松(Eisa Jocson,菲律宾)、塞拉·卡马里克(Šejla Kameri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李景湖(中国)、达利博尔·马丁尼斯(Dalibor Martinis,克罗地亚)、塞巴斯蒂安·穆尔多万(Sebastian Moldovan,罗马尼亚)、杰括瓦·尼坦隆(Jakrawal Nilthamrong,泰国)、艾米利亚·帕帕菲利普(Aemilia Papaphilipou,希腊)、利亚·佩尔若斯(Lia Perjovschi,罗马尼亚)、拉卢卡·珀帕(Raluca Popa,罗马尼亚)、马克·塔迪克(Marko Tadić,克罗地亚)、普拉迪普·塔拉华达(Pradeep Thalawatta,斯里兰卡)、情景剧研究局(The Bureau ofMelodramatic Research,罗马尼亚)、萨萨·塔坎克(Saša Tkačenko,塞尔维亚)、里诺·胡图克(Lyno Vuth,柬埔寨)、周滔(中国)。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