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Dan Colen个展“When I'm Gone”亮相高古轩画廊

编辑:顾盼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高古轩画廊Dan Colen个展“When I'm Gone”现场

高古轩画廊Dan Colen个展“When I'm Gone”现场

高古轩画廊Dan Colen个展“When I'm Gone”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2016年3月21日,Dan Colen的香港首展“When I'm Gone”在高古轩画廊开幕,首次展出艺术家自2010年起创作的“花卉绘画”(Flower Paintings)系列。

  Dan Colen透过画作探讨在画布上留下印记的意义及影响力,他于2003年开始创作的“蜡烛绘画”(Candle Paintings)系列,细腻刻画了迪士尼电影《木偶奇遇记》 (Pinocchio)的定格照。随着他重复绘画同一个画面,画作渐渐出现差异,演绎方式更具特色,并进一步偏离完美油画的画面概念。于2010年起创作的“五彩纸屑画”(Confetti Paintings)系列中,颜色斑点散布在画布上,各有其空间,彰显内含的力量。由2006年起创作的“纸煳巨石”(Papier-mâché boulders)系列运用油画中的错视画(trompe l’oeil)技巧,模彷沉重的石雕。他由2012年起将天然石头绘成M&M糖果,加上几可乱真的“鸟粪绘画”(Birdshit Paintings)系列(由 2006年起),无不反映艺术家对美学及呈现方式的实验探索。

  解构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深入探究原材料蕴涵的含意,也驱使Dan Colen採用一反传统的材料进行创作。抽象这一对笔触和艺术家印记进行消解的过程,逐渐延伸至抽象的“口香糖绘画”(Bubblegum Paintings)系列(由2006年起),作品以口香糖取代颜料,某程度上回应自己对油画及其呈现方式的种种疑问。他的每个系列都花耗长时间处理绘画材料,从而连番质疑其独有的属性。从口香糖以至街边的垃圾,种种材料皆为常见之物,远离当代艺术语境,推翻对绘画本质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大胆而脆弱的“花卉绘画”系列包含Dan Colen过去六年间累积的观感,这一长期感受推敲的过程与传统风景画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系列亦代表其作为前卫美国画家的重要创作阶段的巅峰。

  透过“花卉绘画”系列,Dan Colen放开对绘画性笔触的控制,将执笔绘画的动作变成击碎及敲砸的动作。他弃用颜料和画笔,改用纽约市街角便利店及市场售卖的鲜花及人工染色花朵,并以橡胶锤、假阳具、保龄球瓶及桌球等日常物件,将花固定在画布上。随着花朵被放上画布压平,花的形状渐渐模煳,在重压下附在画布上的花瓣及花蕊碎片,意味着这些作品既存在于现实世界,也存在于形而上的世界。“花卉绘画”系列同时体现了艺术家对绘画这一行为的抗拒和妥协。画布上的印记均由外力形成,而非源于深思熟虑或充满热情的绘画动作。在这些绘画中,Dan Colen以花卉创作花卉影像,消弭了主题与物体、被呈现之物及象徵物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艺术家持续探索的议题:何为艺术转化行为的核心。

  Dan Colen曾说:“我所做的一切,不论是油画、以另类材料创作的画作、雕塑、影片,甚至表演,都源于我对艺术家印记的探索,亦即艺术成形的一瞬间......哪怕过程只有一秒。”

  Dan Colen的作品也将于3月23日至26日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高古轩画廊展位展出。


关键字: 内容标签:DanColen,高古轩画廊DanColen 高古轩画廊
下一篇:陕西富平银沟遗址文物调查勘探成果 中国陶瓷史的重要发现||上一篇:“胶东风情”烟台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