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合影
2016年4月2日下午2点,由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主办,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承办,流动艺术协办,彭锋和夏可君担任策展人的“水墨的解构与解放——图与式”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正式开幕。共展出了国内十八位优秀艺术家们的部分水墨作品,他们打破传统水墨绘画的模式,摆脱传统水墨绘画的具象绘画形式,对水墨进行“解构”和“解放”,呈现出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杨旷致辞
开幕式现场
美术馆馆长邹玲致辞
水墨是中国绘画的标志。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水墨所体现出来的与油画十分不同的特征,更加巩固了人们将它作为中国绘画标志的看法。现今,整个人类社会都在强调创新这个主题,因为只有创新才会前行,艺术也同样如此,今天这个展览在一定意义上也响应了这个主题,将水墨从传统绘画中脱离出来,进行“解构”和“解放”,进入一种全新的新水墨的创作方式。
讲座现场
今天上午10点,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夏可君先生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组织了关于展览的专题讲座,与另外三位艺术家们一起与观众交流水墨是如何进行解构和解放的?以及在参展作品中是怎样去体现的?
水墨绘画要想突破中国传统的绘画模式,变成“解构与解放”后的新水墨样式必须从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方面是材质。传统水墨绘画中,就是用水、墨、纸、笔这四种材料来进行绘画,通过艺术家之手,最终形成不同比例程度的黑白、浓淡、干湿、轻重、迟速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是图像表现。传统的水墨绘画都是具象绘画,保留下原有物体的外形进行绘画创作。然而在今天这个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展作品在这两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解构和解放,在材质的运用上,虽然还是使用了传统水墨中的水、墨、笔进行创作,但艺术家们调整了使用比例,将其中某一材质的使用进行放大,把某一特性强调出来,将其突显和发挥在创作中,削弱了其他材质在作品中的体现,强调了水墨的特点。另外,在图像表现上,艺术家们不再采用具象的绘画方式,而是将形象进行模糊,走向抽象、极简、形势语言的绘画样式,跟西方现当代艺术有直接的、内在的对话,同时在精神方面表达出每位艺术家个人在现代性的无意义和虚无。面对这个世界 ,找寻自我存在的方式、尊严和存在感。从这些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探索和思考,体现出他们自由创作的心性。
展览现场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展览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图与式;意与象;边与界。此次开展的是第一部分“图与式”,此次展览结束后,另两部分也将陆续开展,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创新,将水墨的解构和解放进行到底。
据悉,展览时间将持续至2016年4月20日。
部分作品展示:
李书安 《人的方式》135X135cm 2013
陈艺轩 《印迹》 纸本水墨 带框100X100cm 2015
秦冲 《七月二十日无所谓》 纸本水墨 250X122cm 2012
张诠 《竹影13》 纸本水墨 250X90cm 2014
雷虹 《有情·无情》布面丙烯 125X100cm 2006
田卫 《2014—曩者》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水彩 97X97cm 2014
邵岩 《飞不起来的伞》水墨宣纸 2016
易鹤达 《卜》 丝绸水墨 30X9cm 20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水墨的解构与解放,图与式,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水墨的解构与解放 图与式 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