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6年4月16日下午4点,佩斯北京于今年春天推出的重要纸上作品群展“纸上谈兵”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内外 28 位重要艺术家,试图通过这些凝聚于纸上的或高声或低语的思想片断去呈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世界观。
纸张作为一种极易获取的创作媒介,在几乎每个艺术家的创作中都扮演过不同的角色。它既可以忠实地记录下艺术家的灵感或随想,也能够以其极具延展性的媒介表现潜力帮助艺术家拓展创作的可能性。而它身上独有的轻盈感与柔软性更使其天生就带有着一种优雅的美感。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作品年代跨越一个多世纪。其中一件现代艺术大师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于 1901 年创作的速写《裸女》诞生于创作生涯中重要的“蓝色时期”,艺术家正是从这个时期发展出富于表现力的人物线条。同时展出的一幅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Willem de Kooning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上世纪 70 年代末回归黑白后大道至简的晚期风格。而西班牙“国宝”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apies)的 4 件作品则记录了这位大师在 80岁高龄时独特而精炼的视觉语言。
巴勃罗·毕加索 《裸女》 1901 纸上墨汁(正反面) 32.7X27cm
威廉·德·库宁 《无题》 1978-1979 纸上炭笔 27.6X21.6cm
基斯·索尼尔 《研究》系列 2006-2008
基斯·泰森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间破碎的骰子》 2005-2008 水彩纸上综合材料 157X126cm
隋建国 《触痕》系列 2013 纸上水墨 78.5X110cm
来自20世纪最重要插画家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的数张画作记录了艺术家优雅而充满智趣的感性世界,他永远孩童般的诚实与真挚跃然纸上。塔拉·多诺万(Tara Donovan)的雕塑装置则将大量的工业纸制品进行排列、组合,以工业生产的重复性和秩序感形成独特的抽象美学,利用纸的柔软和不稳定性赋予了雕塑一种生命式的脆弱和亲近感。
纸张对于不同绘画工具、颜料的特殊反馈拓展了艺术家绘画语言的空间维度。此次展出的张晓刚纸上油画作品正利用了这种媒介自身的特性,艺术家在纸上留下了不易察觉的刻痕,与带有古典气质的晕染水渍在刚柔之间嬗变,使艺术家笔下的典型意象有了更加丰富而意味深长的情绪线索。而重要女性艺术家Kiki Smith的大尺幅作品则直接利用了手工尼泊尔纸的特有肌理,颠覆了纸上作品在规模及呈现上的固有形式。这在李松松、毛焰以及Jim Dine等人的纸上作品中也均有着各自的体现。
奇奇·史密斯 《她的花束》 2007-2008 综合材料 186.7X217.2cm
安东尼·塔皮埃斯作品
张晓刚 《口罩》 2015 纸上油彩 51X37.5cm
伊丽莎白·墨里作品
而从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以及珍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等艺术家的纸上作品中,则能够明确地看到他们在雕塑装置与平面作品之间微妙的呼应,勾勒出艺术家作品内在的思想轮廓。
此次展览还将包括丁乙、洪浩、阿尔弗雷德·延森(Alfred Jensen)、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马秋莎、伊丽莎白·墨里(Elizabeth Murray)、托马斯·诺维斯基(Thomas Nozkowski)、奥登伯格/凡·布鲁格(Oldenburgan Bruggen)、仇晓飞、詹姆斯·锡耶纳(James Siena)、宋冬、隋建国、孙逊、基斯·泰森(Keith Tyson)、邬建安等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展览将持续展出至 6 月 11 日。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佩斯北京,“纸上谈兵”群展,纸上作品佩斯北京 “纸上谈兵”群展 纸上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