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016年5月27日,“志在千里——韦江凡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韦江凡先生从艺七十余载的精品绘画80余件,先生是北京画院老艺术家,徐悲鸿的亲传弟子,如今已年过九旬。这次展览是老先生的首次个展,但因身体原因,老先生并未亲自出席展览开幕式。
展览现场
在当代艺术界,了解韦江凡先生的人并不是很多。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前言中这样描述这位老先生:“今年春节,我准备去看韦江凡先生,电话联系之后,家里人告知韦先生在医院里,我赶紧去医院看望。韦先生躺在床上,看到我来非常高兴,激动地同我谈起近年来画院举办的不少活动、画展,以及我个人的几个画展等情况,可知韦先生对画院所做的艺术活动很关心。韦先生近些年身体不是太好,但时刻都关注画院的发展和我个人的进步。我特别记得2000年前后,有好几年都是韦先生主动给我打电话,了解画院的发展近况。每次谈话,他都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不要像他们当年那样,因为行政工作而过多地耽误掉创作时间,要抓紧时间画画,等岁数大了,时间不够用,想进步也不容易了。他的话我都记在心上。”
展览二层现场
展览现场
韦江凡先生,别名无竟、江帆,陕西澄城人,1922年生。早年师从赵望云,后得徐悲鸿指授。1948年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后任北京中国画院研究生进修班班主任 。1953年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所(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后调入北京中国画院(北京画院前身),任专业画家。1959年参加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擅长画马,兼善人物。
韦江凡先生绘画材料展示
展览现场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先生作为韦江凡先生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在开幕式上,郑欣淼先生介绍说:“韦先生是我们渭北高原出来的,我们当地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儿非常认真,认真到执着的程度,韦先生在绘画上就是如此。另外则是先生做人很谦虚,我觉得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做自己的画展就是因为他为人非常谦虚。”他认为,韦江凡先生在七十余载的艺术人生中可谓德艺双馨,他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完成对自我的突破与创新,为人却低调谦逊,不事张扬。
志在千里 1999年69X46cm 纸本彩墨 (款:秦川韦江凡于古京华 印:韦江凡,志在千里)
韦江凡与徐悲鸿合笔作品 40年代 79.3×43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题江凡画猫悲鸿补石并为之题)
作为徐悲鸿先生的亲传弟子,韦江凡亲炙徐悲鸿先生的教诲,在国立北平艺专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本次展览于美术馆二层展厅展出了一幅徐悲鸿与韦江凡合作的珍贵作品——《猫石图》即是二人师生真情的见证。韦江凡擅长的绘画形式极为广泛,水彩、木刻、国画、壁画、连环画等均能得心应手,而在山水、动物、人物等方面尤有过人的成就。在展览的第一部分中,观众将欣赏到韦江凡创作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写生人物、彩墨风景、水彩作品等。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扎实的造型基础,也体现出他善于捕捉微妙色彩关系的突出能力。
师悲鸿马图 1947年 79x51.5cm 纸本水墨 (款:此图为予一九四七年就读国立北平艺专时临摹恩师徐悲鸿课读画马 二千零五年秦川韦江凡并记于古都北京南城方庄 印:韦江凡印,与人一心,志在千里)
检车工 约60年代77X96.5cm 纸本彩墨
韦江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踏访祖国各地,深入工厂、农村、马场、街道、军营甚至列车上,画下了大量的速写、水彩和国画,这些作品感情真挚,造型准确而洗练,艺术语言纯朴大方且富有表现力。特别是60年代完成的不少主题性创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祖国山河的新貌和人民大众投入建设的热情,展现了整个时代积极向上的昂扬精神。
韦江凡《时传祥和他的徒弟(组画之一)》81X64cm纸本重彩
八骏群奔图 2008年 178.5x96cm 纸本水墨
芳草萋萋接连天 2005年 70x139cm 纸本彩墨
竣工的北京火车站1959年 28.5X39.5cm 纸本彩墨
韦江凡多次前往敦煌、龙门、云冈、永乐宫、法海寺等石窟寺庙实地考察,画了许多速写,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还在敦煌临摹了几十幅壁画,之后留给敦煌艺术研究院作为教学资料。此外,韦江凡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习书法。
临摹敦煌壁画1961年103X52cm纸本重彩
临摹法海寺画1961年94X65cm纸本重彩
韦江凡1957年临摹永乐宫壁画
此展以“志在千里”为主题,引自韦江凡先生自用两方朱文印章。驻足于他半个多世纪孜孜营构的精品佳作前,能够深深体会其借马言志、以马抒情的创作欲望和丰富情感。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有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韦江凡正是凭借着这种“志在千里”的精神,督促自己在无止境的艺术征途上不断探寻、不断驰骋!
关键字: 内容标签:韦江凡韦江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