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网讯 裴刚)2016年5月28日18:00,在北京市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举办的“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徐冰大型户外装置展”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徐冰工作室、自在艺术创客、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联合主办,北京静恩德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艺术家徐冰、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CEO董艺、北京静恩德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心一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家徐冰在作品前

自右至左:艺术家徐冰、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CEO董艺、北京静恩德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心一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徐冰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桃花源记》中,渔人与国王寻找桃花源,结果再也无法找到桃花源。这个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和观念对当代的补充。反省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这个美好之地在现实和非现实之间的怪诞性是我喜欢的。”徐冰对雅昌艺术网说。“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徐冰大型户外装置展”中作品名字的前一半“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中国文人创造的理想国。“一定要实现”是对《国际歌》中“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后半句的引用。徐冰认为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一定要实现”的坚定感具有隐喻性。而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呈现这件作品显示了作品与历史和自然人文环境的错位和差异。

徐冰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的陶瓷人物

徐冰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与作品中山石花木相映
徐冰这件《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的装置作品之前英国伦敦V&A美术馆的中庭花园(John Madejski Garden)展出,徐冰因为Madjeski Garden中央的一池湖水而创作了这件作品,而这次中间的泥土呈现了另一种被徐冰称作“朴素”的另一种状态。这件作品作品产生的“错位”,具体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小上的反差,这件作品的尺寸,本应出现在室内,却移至室外,在户外制作尺寸小于周围景观的作品,造成观众对空间感知的错位;二是东方与西方的对比,在西方花园中看到中国园林,产生异域的奇怪感觉。艺术家希望这件作品与伦敦这座城市进行对话,伦敦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和欧洲巨大的古代建筑,点缀在伦敦的环境下,这件作品显得有点不搭配,与伦敦构成互相映衬的关系。徐冰说:“不管是桃花源,还是乌托邦,我发现孩子离这些东西是最近的,孩子在桃花源里发现了一个小马,或者发现一个小鸟什么的,他就觉得这个世界简直太美了,实在是太满足了。孩子的内心就是一个理想世界。成人以后,他做的事情都会有很政治、知识和文化的考虑。比如,这个作品是不是在讨论东西方的问题,其实本质上跟作品根本没关系。我觉得人类越追求的东西,实际上和这个理想就越来越远了。”
“徐冰老师的作品中所表达的‘一定要实现’是非常有勇气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但要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勇气。”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CEO董艺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说。《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借用和转化“桃花源”意象,使今天的观众得以在艺术作品的真实和错觉之间,立体和平面之间,投射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获得一种对心中向往的慰藉。《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环型装置的主体采用总重量超过60吨的山石,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环境中与其中的植物,以及湖光天色相融合。空间及时间上错位产生“非现实”感,令人恍若置身其中、可居可游,俨然一个微缩的大同世界。雾、灯光和似有若无的虫鸣鸟叫等音效,使这件作品增添了梦幻的感觉,真实和梦幻在不断切换,何为真何为假?“桃花源”,一个如此美丽、得而复失的中国梦,它是否真实存在?还是根本未曾存在过?人类一直在追求这个梦想,但似乎离实现却愈来愈远。作品采用中国山石和陶瓷为主要创作媒材,这些山石分为9组,分别来自中国5个不同的地区,带有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其特色可以对位(或反映)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典型风格,揭示出中国山水画内在美感的来源。在这里,自然山石、植物成了徐冰手中的笔,他带着观众“如同在观赏一幅长长的卷轴画,人在山水中游走。”对于徐冰而言,中国画是游目骋怀,核心在于“游”,为实现这一效果,徐冰在创作中将自然山石削薄压平,使它们更接近绘画而非雕塑,又兼具舞台布景的剧场化效果,有意营造介于二维绘画与现实之间的“二维半”效果。徐冰用他的智慧,带领观众从现实与虚拟之间产生另一种维度的视角,一起来探讨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并在其中寄寓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

此次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徐冰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与英国伦敦V&A美术馆的中庭花园(John Madejski Garden)不同的是湖水替换作了土地,与中国乡土的现实成为对应

徐冰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的岸边
除了山石之外,自然的植物、陶房等景观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几百件特别烧制的陶房、用具等在山石间组成各式生活村落,陶房内通过特制的LCD 屏幕播放的动画表现出房内人们的活动,其中个别还可以与观众互动。陶制的生灵(也包括人类),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生活。由雾化器制造出的云雾、瀑布等产生出如同山水画般的意境。徐冰对工作严谨的态度是出了名的,他力求每处细节都准确到位,他像一个古代文人一样,勾皴点染,笔笔送到。作品中陶房的造型是被“菱形化”了的,有机地溶于“二维半”的概念中,陶房的风格与颜色也不是任意的,而是与石头构建出的山水意境搭配,例如产自江南地区的太湖石搭配的是苏州园林式的房子;同样,植物和陶瓷动物也是如此,在产生视觉上和谐的美感之外,也传达出文人意趣。动画的人物是借鉴网络和手机中符号抽象化的人,以诙谐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生活和情感,引起观众对理想美好生活的共鸣。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 有宋人在山水绘画的趣味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有陶瓷的小佛像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的陶瓷动物在山水间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的陶瓷房子 《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美好境界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的陶瓷人物 呈现一种中国文人坐卧看云的生活形态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局部的陶瓷仙鹤 呈现一种中国文人理想境界

徐冰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手稿
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是徐冰代表作之一,作品采用中国山石和陶瓷为主要创作媒材,这些山石分为9组,分别来自中国5个不同的地区,带有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其特色可以对位(或反映)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典型风格,揭示出中国山水画内在美感的来源。艺术家像是用自然山石、植物在作画。该作品的概念更多来自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神。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山石是经过千寻万找的那种扁平形状山石,艺术家有意制造出介于二维绘画与现实之间的“二维半”效果。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一步探讨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并在其中寄寓自己的一种理想。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0月2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