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徐冰和13位青年艺术家的“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尽管我与他们是教与学的关系,但我心里清楚一点,这就是:我实质上不如他们,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在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上,对未来趋势的认可度上,以及生理的适应性上,一定比我强。他们代表未来。这是生物层面的,是进化的本能。这真让人羡慕。

  ——徐冰

  2016年6月7日下午2时,由艺术家徐冰策划的“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展出杨宏伟、张小涛、徐小鼎、孔希、解丁泉、高振鹏、张文超、张晓雪、耿雪、刘博大、李烨叶、朴美丽、牛涵13位青年艺术家作品。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嘉宾合影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以徐冰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体,既包括了已在艺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也有初出茅庐并崭露头角的“80后”。艺术作品亦涵盖了绘画、装置和影像等等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一方面通过这些作品展示了徐冰在艺术教学上的系统性想法,并反映了徐冰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创作实践;另一方面,也呈现了13位艺术家经过系统性的艺术教育和长期的语言塑造后,形成的个人创作体系。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致辞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学术主持徐冰致辞

艺术家代表徐小鼎致辞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杨宏伟的版画作品、解丁泉的白描长卷《彼岸》、高振鹏的《能转就谢天谢地了》、徐小鼎的《手工书》,也有刘博大、孔希的装置,以及张小涛、牛涵、耿雪的影像作品。传统的技法还是新的媒介并不成为这些青年艺术家进行自我表达的障碍,作品的风格与面貌充满了无限可能与不确定性。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展览现场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展览现场

  徐冰认为艺术教育中培养的“学院基因”是优劣参半的,“在一个教育方式中捏出来的,有人能够走出来;不少人却被困在其中。面对这部分已经被植入的基因事实,自己要好好捡一捡,我相信这里一定有特殊的好东西,且是其它体系里没有的。留什么?丢什么?全凭你的清醒与警觉的能力”。同时,徐冰认为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优势也非常鲜明,“他们比我年轻,在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上,对未来趋势的认可度上,以及生理的适应性上,一定比我强。他们代表未来,这是生物层面的,是进化的本能”。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展览现场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展览现场

  谈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徐冰表示,“我‘教’他们,必须首先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中。他们每一个又都是不同的、唯一的,都是一个宝藏,进去后才知道这些宝藏该怎么个挖法,下手的屏障在哪。有时需要把他们已经形成的模式、夹生的地方或曾经弄坏了的部分,彻底打乱后再重来,才有重新启动的机会。哪一类材质都有用,关键是如何把其瑕疵的部分转换成有益的、别人没有的东西。看着他们各自的性格与艺术纠缠的过程和结果,是一件欣慰的事,也可以帮我校正对许多问题的认识”。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展览现场

“心有灵犀——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展览现场

  2013年,台湾诚品画廊曾进行了“心有灵犀”的首展,而在此次展览之后,画廊邀请了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博士班所长龚卓军策划了由四名台湾年轻艺术家和一个年轻表演团体参与的题为展览“我们是否工作过量?”。两个展览以镜像对照的方式呈现了两岸年轻艺术家状态,徐冰也开始思考,同是以西方教育为基础和参照,又是不同社会背景的台湾艺术教育与中国大陆艺术教育的窘境和各自的利弊所在。随后本次展览亦于北京悦美术馆展出。在系列巡展中,“心有灵犀”试图展示的是带给观者关于“师生”话题的讨论,青年艺术家对生活以及社会的感受、认知与判断、艺术语言的塑造与延续、工作方法的培养以及艺术家身份的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启示。而徐冰也表示,“此展看起来是我直接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展览,其真实用意在于从这小块特别的试验田里测试并探讨艺术、艺术教育领域共同的难题”。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6年6月7日展至7月1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武汉美术馆,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徐冰武汉美术馆 徐冰硕博研究生作品展 徐冰
下一篇:“罗必武:戏仿与箴言”与“钟曦:书写与差异”双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上一篇:匡时十周年春拍:清嘉庆“敷春堂宝”交龙钮玉玺1552.5万成交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