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艺术家杨子荣现场解读作品
艺术家杨子荣
7月2日下午,华裔澳大利亚艺术家杨子荣个展“澜回”在上海艺术门画廊启幕。
本次展览以新系列“澜回”为核心,与“纯真与感性”、“面纱”系列的作品。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哲学学术背景,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在作品中融合了当代科技和传统油画,结合计算机的理性和人类直觉的感性,在摄影时代创造出一种融合传统绘画的艺术。
杨子荣个展“澜回” 展览现场
杨子荣于1956年出生于香港,1967年移居澳大利亚。他曾在悉尼大学就读科学与美学哲学,后在悉尼大学艺术学院与概念艺术家伊曼茨•蒂勒斯及音乐神童大卫•埃亨一同修习绘画和雕塑,目前工作居住于澳大利亚墨尔本。
《澜回之一》 杨子荣 287.3x200cm 2016年
《澜回之二》 杨子荣 287.3x200cm 2016年
杨子荣的新系列“澜回”以中国首个现代艺术协会决澜社的代表人物王济远、关良、丘堤等成员的原画为蓝本。上世纪30年代,决澜社对西方新体制绘画的专注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赞赏,在举办了四次展览、发行了12期刊物后便解散了。杨子荣重新挖掘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源头,他先进行抽象的构图,再以传统油画技法呈现在画布上,以此强调决澜社的重要性和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所做的突破性贡献。
《纯真与感性之十一》 杨子荣 203x270cm 2015年
《纯真与感性之十二》 杨子荣 203x270cm 2015年
《纯真与感性之十七》 杨子荣 118x99.8cm 2016年
“纯真与感性”系列受到简约主义作曲家约翰•亚当斯《纯真与感性乐章》的启发,艺术家以互联网下载的千万张随机图片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处理产生抽象的图像,再主观地选择其中能引起其共鸣的图像为最终底稿。这种结合计算机图像和与传统油画的方式,体现了杨子荣的美学坚持。
“面纱”是杨子荣从八年前开始持续创作的系列。该系列受到纽约50年代和60年代色域绘画派的代表人物马克•罗斯科和莫里斯•路易斯的影响,作品都使用深色和强烈的色彩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作品《圣人之晤》将圣经中的人物和中国的老子结合在一起,既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碰撞,也是机器和人性的碰撞。艺术家成功地将数位图像那难以捉摸且看似平面的色彩,用油画颜料的叠加使其重现,且更为真切。
据悉,展览持续至8月21日。
(实习生管倩茹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杨子荣,艺术门画廊杨子荣 艺术门画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