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下午,旅德艺术家李衡个展“不可避免”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内的空间开幕,作为李衡在国内的首次个展,展览呈现其近年的代表作以及最新的实验动态。“不可避免”则是源于李衡2013年十月完成的一幅作品,同时与他的一场事故和遭遇有关。李衡承受了暴风雨般刻骨铭心的肉体痛苦,也感受了内心迷一般的平静。
开幕式现场 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建华
策展人郑闻
艺术家李衡
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建华在致辞中谈到:“这次的展览给我两个惊喜,首先是艺术家作品给我的冲击,还有就是对这次的策展方式感到惊讶。芳草地已经举办过很多的展览,对于芳草地来说,我希望利用它的长处,能够培养新的艺术家,不管是艺术家或者策展人给他们一个平台,尽情发挥他们想要达成的愿望。”
展览现场
策展人郑闻与李衡在一年前相识在德国的慕尼黑,在他身上我发现他的个人的行为和作品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张力,很感性的一个人在作品里面体现出一种严谨、非常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他对于艺术史和当下现状的理解,他都诚实的表现出来。”
《无题1618》 2016
《无题1605》 2016
《无题1525》 2015
《光之树》 2015
关于此次展览,李衡谈到:“《不可避免》是我2013年十月完成的一幅作品。当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前后五张画面中寻找暴风骤雨爆发前的宁静。画完第五张,我很满意,还没来得及取名,第二天就进医院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肉体虽然疼痛,但我知道,暴风雨已经过去了,我终于找见了那如迷一般的宁静。于是,那张画就有了名字。”而这段寻找的经历也一直影响李衡。他认为,无论最终能走出多远,其过程与代价,都不可避免,尽管那些过程和代价是无法想象的。
《安魂曲》 2014
《凯撒》 2012
《使命》 2014
《无题1507》 2015
策展人郑闻认为,李衡本次展出的草之系列,并不是对于客体化的“草”及其所代表的物质自然进行的单相度写照,而是由作为艺术家绘画语言和精神载体的“草”,在绘画空间中的一场盛大表演。而李衡的绘画近九年来持续的演进与嬗变,代表了艺术家在不同国度不同艺术语境中,发展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并始终阐释了“人性”的普世意义。
展览现场
李衡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2010年在纽伦堡艺术学院获“大师生”荣誉称号毕业后定居慕尼黑。作为一名先后接受中国、俄罗斯、德国最高艺术教育的画家,李衡兼具古典绘画与现代艺术的修养,横跨东西的文化视野与敏锐的艺术直觉。展览重新叙述了命运与艺术之间的遭遇,探讨了这种深刻的偶然性是如何以内在的方式影响了艺术家的思考,并强化了李衡绘画的精神性与命运感。
据悉,展期持续至8月1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芳草地画廊,李衡芳草地画廊 李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