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抽象中国”2016年作品展上海明圆美术馆揭幕

编辑:谢媛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开幕式现场

  作为由西方引入的艺术概念,“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晚期走红于中国艺术圈,并逐渐成熟,显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然而,愈来愈多的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将触角伸向“抽象”的同时,也暴露出“抽象艺术”本土化的深刻思考和窘境。

上海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

策展人、艺术评论人了了

  在战后的美国,精英文化的主流推动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他们中极具代表的艺术家无一例外的深受东方思想,尤其是禅宗的影响。反过来讲,在二十一世纪作为中国艺术家如何形成更具本土意味的中国抽象艺术?如何让中国观众接受抽象艺术?以及“抽象热”之后,艺术家应该如何面对由此产生的审美疲劳和本土意识?这都成为制约抽象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命门”所在。

展览现场

  7月16日下午,由上海明圆美术馆主办,策展人、艺术评论人了了策划的“抽象中国2016”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具有旗帜性的抽象艺术家,及活跃于当代不断进取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共32位,展出抽象艺术作品60余件,涵盖架上绘画、装置作品、影像作品等多种艺术媒介。

  展览从“东方书写”、“心性诗传”、“多维表达”、“空间再造”四个板块勾勒出中国抽象之路的“现在时”,通过这些艺术家内隐在作品中的探索和思考影射出中国抽象之路的“未来式”。在点、线、面间,在时间与空间中,在自我与社会下,“抽象中国2016”作为以“2016”为时间节点的群展将成为一个契机,带领观众去感受抽象的魅力,思考抽象的未来。

 ▲王易罡《抽象作品4号》布面油画 200×185 2016

▲黄渊青《无题2016-7》布面丙烯 160×200cm 2016

 ▲白明《升·时空》布面油画 200×280cm 2016

 

▲丁设《201602172330》纸本水墨 68×60cm 2016

▲王劼音《原点图像六》纸本水墨 69×69cm 2012

▲查国钧《自然而然2015 NO.4》纸本、综合材料 200×100cm 2015

 ▲梁铨《无题》色、墨宣纸拼贴 120×90cm 2015

▲张健君《静观池水面系列#2 》油彩、水墨、宣纸、画布 150×100cm 2013

▲李磊《玄而又玄3 》布上丙烯 100×80cm 2015

 ▲赵峥嵘《抽象4》布面综合材料 30×40cm 2016

▲孟禄丁《元速》布面丙烯 200×200cm×4 2016

▲陈若冰《无题1025》麻布面丙烯 150×150cm 2010

▲孙尧《莫比乌斯之舞》布面油彩 180×250cm 2016

▲梁绍基《平面隧道》装置、蚕丝 175×175cm 2014

 ▲周文斗《无题(河床 No.4)》铸铝 120×130×130cm 2015

  从展现抽象艺术的“东方气质”与“个人经验”,到引导观众接收和深入“抽象艺术”,再到艺术家与抽象艺术的博弈与吸收。“抽象中国2016”与其说是一场抽象艺术大展,不如说是一场以“抽象”为名所集结的征途。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是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让我们在这场展览中,感受中国抽象艺术的挣扎与前行,一起见证艺术家的不断强大,以及中国抽象艺术的执着发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明圆美术馆,抽象中国上海明圆美术馆 抽象中国
下一篇:西泠印社集团——文化集团教育培训战略合作项目即将启动||上一篇:“量子共和”最新展览:用反观过去的视角前瞻未来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