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她们”跨越十个世纪而来:龙美术馆推首个国际女性艺术大展

编辑:谢媛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开幕式现场,王薇与部分参展艺术家合影

开幕式现场,王薇与部分开幕嘉宾合影

  “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于2016年7月22日晚上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展览作为国内首次以古今中外优秀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具有历史回顾意义的展览,呈现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跨越十个世纪的优秀作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海派旗袍秀演出

  “她们”作品涵盖中国从宋元、明清、近现代、当代至80后女性艺术家,包括文俶、恽冰、潘玉良、方君璧、喻红、向京、曹婓、姜杰、〔日〕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日〕小野洋子(Yoko Ono)、〔韩〕申善美(Shin Sun Mi)、〔伊朗〕西丽•娜沙特(Shirin Neshat)、〔美〕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美〕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美〕琼•米歇尔(Joan Mitchell)、 〔美〕丽莎•约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英〕翠西•艾敏(Tracey Emin)、 〔瑞士〕米瑞安•坎(Mariam Cahn)、〔塞尔维亚〕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巴西〕比特利兹•米拉塞斯(Beatriz Milhazes)、〔南非〕马林•杜马斯(Marlene Dumas)等古今中外优秀女性艺术家的作品。

本次策展人、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展览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分为四个部分:湮没的自我;解放的自我;观照的自我;表达的自我展开,展览将她们视为一个整体,讲述女性崛起的故事,历经古代的自我湮没,近现代的自我解放,当代的自我观照与自我表达,展现女性艺术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与薄发于外的创造力。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透露,展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除20件作品由收藏界人士大力支持借展之外,其余都来自于龙美术馆馆的馆藏。

  而提及首次举办女性艺术展览的初衷,她表示,其实来自于自己从四年前就开始考虑的心愿:“希望展览让更多的人关注女性的艺术成就,理解女性的情感世界。女性远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她们不仅要担负家庭的重担,还要迎接时代的竞争。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往往体现在女性是否接受教育,是否得到尊重。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精神价值,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

  在王薇看来,本次展览也是给所有人的一次提醒:“了解她们(女性)已经实现的,关注她们正在实现的,推动她们希望实现的。”

艺术家喻红

  艺术家喻红将此次展览称为讨论性別又超越性別 鼓舞人心的一次展览:“每次有人问我,你参加女性艺术展么?我就会陷入尴尬和两难的处境,因为不论怎么回答,都有点奇怪。这看起来是种关怀,但可能更加把女性艺术边缘化了 。但如果女性身份自己都不认同的话,就无疑陷入了另一问题。今天我们参加的这个展览,所呈现强势卓越的名单,作品艺术强大的力量和精神已经完全超越了性别。”

艺术家珍妮•萨维尔

  艺术家珍妮•萨维尔致辞表示,这个展览给了国际女艺术家以平台共同展示作品,有利于女性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

徐汇区宣传部部长吕晓慧

  徐汇区宣传部长吕晓慧在开幕式上表示,每一次来龙美术馆都有新的惊喜。

龙美术馆一楼展厅正中 放置 路易丝•布尔乔亚 作品

潜伏的蜘蛛 钢 270.5×835.7×627.4cm 2003

龙美术馆一楼展厅  小野洋子作品 《去看天空》 钢铁、涂料 尺寸可变 2015

  龙美术馆一楼展厅 丽莎•约斯卡瓦吉 《光谱》(左)

与珍妮•萨维尔 作品 《转变》(右)

龙美术馆一楼展厅

  湮没的自我

  早期的女性艺术家较少,有存世作品的女性艺术家更是寥寥无几。她们的艺术才华如同她们的生活一样长期被隐蔽,湮灭于历史夹缝中,湮没于男性主导的艺术体系之下。在以男权意识为主体的画坛中,她们的创作题材单一,创作手法受制于家学传统。

[明]马守真 修竹观音 纸本水墨 93×35.5cm

  马守真,又名马湘兰,是明代女诗人、女画家,她善花鸟、人物、山水,尤擅画兰竹,便有“湘兰”著称。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北京故宫收藏的书画精品中也有马守真的兰花册页,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

[明]文俶 萱蝶图 扇面 金笺设色 16.5×52cm

  文俶为文徵明玄孙女(第五代孙女)。花鸟画当时深闺女性最热衷表现的题材,用来托物言志,这类女性绘画形成了一定创作规模,而文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明末钱谦益(礼部侍郎、清初诗坛盟主之一)给予文俶艺术极高的评价:“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 但文俶四十岁时病逝,其作品真迹罕见。

[南宋]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页 绢本水墨 37.5×37cm 1219

  杨妹子的身份众说不一,大致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宋宁宗杨皇后之妹,二是杨皇后本人。启功《启功丛稿》的《谈南宋画上题字的“杨妹子”》也曾提到此人。徐邦达也曾在研究中,为杨妹子的身世进行辩解,他从现存的杨氏书画题字着手,认为将杨后和杨妹子视作二人是明清学者的讹误。

[清]恽冰 花卉图(十二开) 册页 纸本设色 24×33cm×12

  恽冰,深得家传的一位女画家,是恽钟隆次女,清初画坛“四王吴恽”中恽南田的族玄孙女。乾隆初,江苏巡抚君继善以恽冰的绘画呈给孝圣太后,被乾隆帝题诗嘉奖。

  恽冰她与以擅勾染闻名的马荃合称为清代女性画坛双绝。她自幼潜心于花鸟画创作,不仅整日观摩家中所藏恽南田的画作,掌握表现技法,而且常观察房前屋后的花草 、虫蝶,从中汲取大自然赋予的创作灵感。婚后,良好的文化环境让恽冰的艺术日臻成熟,其花鸟画注重逼真写实,造型生动传神。

  恽冰存世的作品很多,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广州市美术馆均有收藏。

  解放的自我

  20世纪初,她们追求自由,追求艺术,在当时的画坛洒下了浓墨重彩。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些女性在思想启蒙运动影响下从受压迫、受歧视的群体中解放出来,从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到政治、文化活动中去,成为新一代女性。这一时期女性艺术家人数大为增长,并有部分女性艺术家授课于高等艺术院校。

  1949年新中国诞生,首个男女同酬的提出,让广大女性彻底翻身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成为主流。女性艺术家队伍迅速扩大,以艺术宣传的方式,自觉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大潮中。

何香凝 铁骨冰心 立轴 纸本设色 126×25.7cm 1945

  何香凝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日本留学期间,为了革命的需要,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学校里,她除接受老师端管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等动物。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就成为何香凝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在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无情鞭挞的同时,艺术造诣也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而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

陆小曼 徐志摩 书画合璧 页纸本设色 40.8×27cm

  作为近代女画家的陆小曼,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录用为首批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在国民画坛上,陆小曼、周炼霞、吴青霞被海上画家称之为“上海三大美女”,而与徐志摩的恋情,更让其成为民国海上的风云人物。现今,陆小曼的书画作品在拍卖场上受到藏家们的追捧。

潘玉良 青瓶红菊 纸本彩墨 74.1×55.3cm 1950年代晚期

  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因为个人经历,而被国立美专落选。后刘海粟校长在录取名单上亲自写上潘玉良的名字。1921年,她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后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并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潘玉良的艺术创作涉足白描、彩墨、雕塑、版画等诸多领域,以油画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合中西于一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目前潘玉良留存于世的4900余件作品,其中4700余件在她身后得以回归故土,现藏于安徽博物馆。

丘堤 平湖秋月 布面油彩 53×46cm 1946

  丘堤是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派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随后赴日本东京考察学习,受后期印象主义之影响。1932年与庞薰琹结为伉俪。她的油画作品《布娃娃》,现藏上海美术馆。其去世后,画作多被毁,幸留者二十幅。

王公懿 秋瑾组画(七张) 木刻版画 尺寸不一 1980

  王公懿现居美国,1979年,其木刻组画《秋瑾》与罗中立的油画巨制《父亲》相并列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一等奖,轰动美术界。以这套主题瞩目,情感充沛,手法概括洗练的毕业创作,使王公懿获得了艺术生涯中的初度声誉。

  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美国博物馆、法国图书馆等收藏。

  观照的自我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艺术家开始从个人的经验出发,探索符合自身的表达方式,关注生命,领悟自然,表现凡人琐事及生活点滴。通过她们的艺术触觉去体悟生命、情感和人生意味。她们跨越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跨越民族与国家的分野,甚至跨越时空的长河,在这里相遇。

蔡锦 女子肖像 布面油彩 121×79cm

  蔡锦是中国九十年代以来很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女性主义与其政治立场无关,而是指其绘画。蔡锦的绘画艺术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红色。如她所言:“红色叫我痴迷,在这个色域里,我的画笔分外敏感。这是一种内在生命的需要,它完全支配着我的感受”。这是蔡锦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的心理上对于自我、对于女性的敏感,并且无意识的流露于笔端。

陈佩秋 明河芳树 镜心 设色纸本 178×98cm 1996

  谢稚柳、陈佩秋这对伉俪被誉为艺坛双璧。陈佩秋认为艺术创新没有旧就没有新。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的继承者,她对传统国画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贡献作重新的定位。陈佩秋的泼墨技巧配合了新的技巧组合,她以生动的笔触和泼墨去描写大自然的每一景物,而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她能够混合工笔和写意的技法,令作品更呈儒雅优美。

龙美术馆展厅现场 路易丝•布尔乔亚 潜伏的蜘蛛 钢铁 270.5×835.7×627.4cm 2003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雕塑家、画家、批评家与作家。她享年98岁,在90岁是她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她自己写了这样一句话:“人越老越聪明”。在长期的创作生涯里,她的艺术标志着当代美学观念与创作形式的创新革命。

 奇奇•史密斯 旷野 铜 尺寸可变 2006

  美国当代女艺术家奇奇•史密斯她最初对艺术的喜爱来自于手工艺品以及装饰品的制作。她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创作,探索材质独特的语言特性,作品富有浓厚的手工质感,反映当代女性的处境,探讨关于身体,性别,宗教等话题。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她对于生命的思考更有其深刻的解读,对于世界万物的灵性也表达了她的敬畏之心。

 龙美术馆展厅现场 莫娜•哈透姆(巴勒斯坦)作品 《悬浮》

   《悬浮》由35个无规则悬挂的秋千构成,座椅上雕刻着错位的城市地图,仿佛一个漂浮的城市群岛。观者通过带动秋千的摆动,改变着群岛的状态。哈透姆正是通过城市群岛的摇摆,错位营造出一种异乡人的漂泊感,浓缩呈现时代潮流下社会的永恒流动。

韦蓉 五十年代 布面油彩 130×200cm 1996

  韦蓉是中国当代女画家中的佼佼者,她的写实技巧之精湛,已到达无可挑剔的程度。她自己也乐于用油画创作“照片”,这些“照片”取材于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所勾起的是难以遏止的历史记忆。女权是韦蓉作品中反覆出现的主题,她往往以一种拉开的距离来透视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无论画中描绘的女子的英烈、强悍,还是名媛尤物,皆由现代女子的立场下重新审视,再以她独特的图像语汇,做一另类的诠释。

[日本] 小野洋子 去看天空 钢铁、涂料 尺寸可变 2015

  小野洋子,日裔美籍音乐家、一位真正的用生命做艺术的先锋艺术家。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的恋情被世人所知。他被约翰·列侬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不为人知的艺术家”。自上世纪60年代来,小野洋子持续不断地发展和更新着多元丰富的艺术创作。梯子是小野洋子艺术创作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她认为天空包容万象,既是存在之源,又是毁灭之端。

张德华 邓小平像 青铜 60×20×20cm 1997

  张德华是中国第一代著名女雕塑家,张德华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逼真,内涵丰富,潇洒豪放,感染力强。1956年,只有25岁的她创作的《母与子》便获得了青年美展一等奖。她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众多机构收藏。

  表达的自我

  从18世纪到今天,伴随着后现代结构主义的发展,女权主义得以拆解一统化的主体意识和宏大叙述,去超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二元对立,转向女性具体的生活经验,挖掘其中的差异与共性。“世上没有抽象的女性”,世上也没有抽象的女性艺术家。多元的表达脱胎于多元的主观经验,但不等于狭隘的个人主义。自我终将在开放的讨论中不断深化,表达终将成为连接每一个自我的通路。

  为了筹办展览,龙美术馆仅今年就斥资2亿多元人民币购买藏品,当代艺术版块的这30件作品来看,既包括了英国当红“坏女孩”翠西·艾敏的霓虹灯作品,也包括被认为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的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大蜘蛛,更不乏从喻红、向京到关小、曹斐在内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除了是对世界女性艺术的一次大回顾,从中亦可以看到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当代艺术发展脉络。

[英国] 翠西•艾敏 The Last Great Adventure is You 霓虹灯 74.5×188×5cm 2014

  作为世界最知名的英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以及一名现代的「表现主义者」。她与达明·赫斯特一样,作为英国青年艺术家一代最鼎鼎有名的代表之一,她的成名和每一次重要作品的面世都伴随着无数争议,褒贬不一。

  艾敏时常以与自身经历紧密联系的主题进行创作,探索自述式的揭示手法。从其个人经历出发,艺术家常把自身躯体作为素材,追溯既率真坦白、似曾相识又具普世性的回忆及情感。

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创作于1996-1997年的作品《转变》

  2016年6月28日伦敦蘇富比“当代艺术晚拍”,龙美术馆以681.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053万元)的价格竞得了英国女艺术家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创作于1996-1997年的作品《转变》,刷新了珍妮·萨维尔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美国]丽莎•约斯卡瓦吉 光谱 亚麻布面油彩 203.2×203.2 2016

  这件作品是龙美术馆在弗里兹艺博会上购入。丽莎既具备古典大师的绘画技巧,又拥有日本插画家的想象力,以描绘置身于乌托邦式风景或被戏剧性点亮的室内场景中的裸体女性著称。其画面色彩浓郁、氛围暧昧,将纯真与欲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见证了当代具象绘画的重现。

申玲 完美女人系列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00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是19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美术现象,申玲被众多美术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主义画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秀的画家”。她的作品更多的增添了感性,她画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女性的眼神和身段,以及各色植物,既是看到的造型,更是体察到的意态,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个体的生命。

[伊朗] 施林•奈沙 无题(安拉的女人系列) 明胶银盐照片、墨 152.4×107.3cm 1994/2015

  施林•奈沙1957年出生在伊朗,后定居纽约。1990年,她第一次回到祖国,却发现伊朗已经在文化、政治和社会各个方面在她离开期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启发了她的创作。她用的文字大多出自伊朗女性的作家的作品以及涉及到感官性、羞耻和性等的比喻。并以此迅速打响了国际知名度。1999年,获得了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龙美术馆展厅现场

向京 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 玻璃钢着色 215×265×120cm 2011

  向京开创出一种“以具象雕塑的写实主义的外衣,探讨复杂人性,以及当代生活中的精神价值”的作品面貌。其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在“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以及“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这四个系列里,向京持续着其在身份、心理情境、身体、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些线索上的创作。

肖鲁 作品《对话

  1989年2月5日,肖鲁在"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后大约两小时,向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开了两枪。这一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行为艺术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枪击事件”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有名的个案。它将行为艺术推到了法律和社会体制的边缘进行讨论,同时也涉及到了两性之间的话语权利等问题的讨论。肖鲁则在此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始终坚持着对女性、情感以及生命的关注。

喻红 我们俩NO.2 布面丙烯 250×300cm 2007

  90年代初作为新生代画家出名时,喻红的画就被认为有自传性质。喻红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 灵感来源于自己以及周围人的生活,对于现实中个人经历和情绪的把握十分敏感。常使用现成图像作为创作起点,以画布、丝绸、树脂、油画、蜡笔、丝织物、丙烯为媒介,甚至媒介的相互结合。

龙美术馆下沉展厅 林天苗作品 《凸起的文样》羊毛地毯 2200X580cm

  在宽大的地毯上,艺术家纺织出了许多用来形容和定义女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呈现了当下社会中女性面临的文化身份规定,也影射了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3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
下一篇:余友涵1973-1988作品展揭幕:呈现早期艺术尝试||上一篇:武妍希个展在共同艺术中心举行 呈现“一沙一世界”的圆融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