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张红春的“可意”世界  书画作品与茶空间的相融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览现场

嘉宾展览现场交流

  2016年8月7日,由陕西可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可意—张红春《雪漱集》书画小品展”在西安曲江新区华侨城108坊MOL可为·茶美术启幕。此次展览,以《雪漱集》所集作品为主,所谓眼观浮于形体,心观潜入意韵,凡物有形而下之美,有形而上之道,对文心之作,若以俗眼观之,则异而不类,倘以道眼观之,则寻常可慰。

咏梅有感    张红春

春日偶得  张红春

临板桥画意  张红春

  诗词书画之技法,勤于研习,假以时日,皆可掌握。但技法之娴熟,绝不等同于造诣之高妙,心象若无文质,终归匠气。所谓外师造化,对于人事之消磨,山川之领略,万物之体察,美化之洞见,诗性之抒发,经历几番,而后不期然而然。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万鼎

  作为张红春老师的朋友,万鼎老师专程来到展览现场,并对雅昌艺术网说“在西安的书法界中,我一直都很喜欢红春老师的作品。她的书法风格和她本身是非常符合的,比较儒雅。此次展览将我们带入了茶空间里,是比较惊喜的。这么幽静的空间,让书画作品来点缀四壁。展览的设计是非常棒的,书画进入茶空间,增添色彩,文化更加厚重。书画文化正好和茶文化结合在一起。本身这两种文化都属于中国大文化,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不矛盾的,结合在一起更加彰显中华文化内敛、儒雅之感。在这样的空间里看展览,会得到一种休息,忘却炎热夏天带来焦躁不安的情绪。这样的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览现场

陕西省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雷珍民与张红春老师展览现场交流 

嘉宾展览现场交流

  俗话说,久坐必有一禅,久习必有一著。数年前,红春老师以《语言的阁楼》见馈,其书清雅,其文流利,其诗自然,此次《雪漱集》更是诗书俱进。缅想前贤,诗书兼擅者灿若明河,若先师右老,诗中笔下,直有无量无边天地。鼎革以还,一度能书者渐少而学诗者日稀,兼擅者更稀如星凤。近年,传统文化重光,诗书之道,俱为世人所崇仰,能兼擅并美如斯红春老师可谓正逢其时。

  展览策展人陈秀杰

  策展人陈秀杰讲述策展理念“此次展览将作品与空间原有的设置基础相结合。区别于以前的展览,让展览有意境存在,给观者带来作品和景相融的感觉。在设计方面意在将所有的东西带回原本,返璞归真。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和MOL的内容有关,茶、茶的家具、平面设计都是我们自己的。此次展出张红春老师30幅作品,主要是这三年来的作品,有行书、小楷还有一些写意的国画。”

展览现场

甲午大寒前一日与老友品古树茶偶得  张红春

槐花  张红春

雨天消闲  张红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4日。

  附:张红春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十届“巾帼十杰”。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妇女书展、扇面展、“兰亭奖”、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书法书画展等展览中获奖、入展,入选中国书协“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参加第二届书法批评家书法提名展。曾任全国书法展评委。1995年、2005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出版多种作品、理论书籍,并有二十八讲书法讲座《生命的留言——历代手札精品赏析》在中央数字传媒“书画”频道播出。曾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访问日本、韩国等国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可意,张红春书画小品展可意 张红春书画小品展
下一篇:“悯伤的史诗”程丛林最大规模艺术项目现身上海||上一篇:在具象油画中流连忘返 “画室的灯光——程刚油画作品展”开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