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以“艺术践履,无畏前行”为主题的张晓飞个展在位于京郊的北京奥伦达部落西镇红酒博物馆揭幕。展览以“三段人生”为脉络呈现艺术家张晓飞过去三十余年里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同时还以独具匠心的三个展厅的设置方式将其从画家到景观规划设计师以及回归藏地绘画的艺术历程完整诠释出来,包括不同时期的写生创作作品,涉及水彩、油画和国画及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等。
艺术家张晓飞(左二)与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左一)以及此次展览策展人王乙舒(右一)
张晓飞,北京市美协会员,西藏美协会员,西藏林芝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景观规划设计师,曾举办过多场个人展览,同时也曾主持和参与区域、城镇、景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项目六十余项。作为跨界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的艺术家,张晓飞的写生创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断迁移和切换着艺术手法,使其景观设计艺术化,绘画作品景观化。
展览现场,张晓飞说到:“我的人生就是为艺术而生,年已过半的人生回首不得不承认艺术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过程。幸运的是不管在这条路上走的有多曲折,但我还是坚定的走下来了。如果一定要划分我人生的各个时期的话,我的艺术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画谋生、大地景观、回归艺术。”
作为景观规划师,张晓飞个展现场的展厅设置非常别致:墙上的这组画作是其早期绘制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城市街区风貌和“教堂之国”的哈尔滨城市历史建筑。
第一展厅以早期油画、水彩画以及各类大型艺术工程的现场照片为载体,呈现张晓飞的艺术生涯早期通过写实为主的定制绘画和艺术工程等大量艺术实践“杂食谋生”,这也是其生存在现实和艺术理想之间的重要磨砺时期。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哈尔滨城市建筑系列》、《迁徙》是他对故乡的记忆,也是其早期艺术作品的代表。
“我人生艺术活动之初就是那个时代的美术工作者的缩影——订制绘画和艺术工程为主的大量的艺术实践对接社会各种艺术项目,我这个时期因年轻而无所畏惧的抓住任何机会拼命的干活,我是以杂食谋生为目标的生存在艺术和现实之间,十年中我为哈尔滨市公共艺术空间和省市接待中心及厅堂楼馆做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张晓飞这一时期曾受邀为一些机构和个人绘制画像
第二展厅展示了艺术家转型作为“大地艺术”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后规划设计的作品,包括设计方案的构思草稿到设计方案,效果图图片及文本文件,涉及城市规划、景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十六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充满艰辛和挑战,张晓飞完成了艺术家介入景观设计领域并成功转型的人生经历,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对审美观念和艺术规律的实践与探索。
“后来,我们举家迁徙京城十六年至今,很机遇的选择了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时代感的以重整江河的大地艺术即景观设计师身份为我人生第二个艺术阶段,我从架上绘画走向大地艺术,创作了各类景观设计作品,我称之为大地艺术,从参与北京市的几个重要项目外,我选择了更远更大范围的旅游区做为我艺术实践的场地,又是一个十年,我已在中国二十几个地区完成五十余项设计作品,我从室内走向大地,从以个人主观为主的绘画艺术走向以公共区域和功能性为主的设计作品,其项目之复杂路途之遥远颠沛,尤其用艺术观来做作品可谓劳心沥血之至,但是我无畏前行,乐此不疲。”
因景观规划师的工作需要,张晓飞进入西藏林芝,大自然的博大与壮美再次激发了他作为画家的创作热情。其在五十余次的进藏过程中创作了400余幅水彩水墨作品,也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生涯中的第三部分,他也将这段经历称之为“艺术回归之路”。
“我的大地艺术设计似乎离绘画艺术已渐行渐远,但异曲同工之规律理念,我还是在当艺术作品来完成,2008年,也就是在进藏区的第二个年头,我忽然又拿起画笔,把心里的涌动挥洒出来,从此就跨界着两条艺术之路并行前行,我沉睡多年的绘画艺术之梦又找回,我很快乐的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之路上继续着我的梦想。”
展览最后,张晓飞坦言:“回首看来我的绘画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进美术馆参展获奖而已,我的艺术观和人生过程实际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在场感’”。
张晓飞的作品
据悉,此次张晓飞个展将在北京奥伦达部落西镇红酒博物馆持续至9月2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