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16年9月3日,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古代佛教造像约50件(组),其中包括较为完好的造像精品,以及部分残破的造像,后者大部分是首次展出。策展人郑岩表示,展览旨在通过“破碎与聚合”的主题,向观众阐释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希望提示给观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观看“雕塑”的视角。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数百尊石刻佛教造像,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国内外,被评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之后又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 500 年的石、玉、陶、铁、木和泥造像,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 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也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
本次展览进一步展现了龙兴寺窖藏发现时的原始状态,即在保存部分较为完好的造像的同时,还出土了数量难以统计的碎片。这些碎片是北周武帝灭佛的结果。但迟至12世纪前后,这些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的造像及碎片才被按照某种特定的仪式加以埋藏。数量惊人的碎片为何可以跨越数个世纪保存下来?原因是造像在佛教内部被看作佛陀的化身,而其碎片也被看作具有灵力的“舍利”,所以要倍加珍重地予以保存。有的佛教经典还指出,残破的佛教可以在国泰民安的时代重新聚合在一起。这类现象和观念反映了中国文化内部对于艺术品全然不同的一种理解,即佛教造像并不只是呈现为一种造型的、视觉的形式,而是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
与以往在近代西方舶来的“雕塑”概念下看待这批造像不同,这次展览启发观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出发,重新理解“雕塑”的意义,在解构旧有的“雕塑”概念的同时,又为建立现代艺术观念与形式同中国传统的链接提供了可能性。
部分展品: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北魏晚期(494-534年)石灰石 高105厘米,宽35厘米,厚25厘米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 东魏-北齐(534-557年) 高126厘米,宽73厘米,厚15厘米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 东魏(534-550年) 高280厘米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 东魏(534-550年) 残高111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
贴金彩绘佛立像 北齐(550-577年)石灰石 高162厘米,宽40厘米,厚25厘米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石灰石 高115厘米,宽30厘米,厚25厘米
佛头残件 北齐(550-577年) 石灰石 残高8.5厘米,宽8厘米,厚6厘米
贴金彩绘佛坐像 北齐-隋(550-618年) 高64厘米,宽28厘米,厚20厘米
佛立像 北齐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
展览时间:2016年9月3日-2016年9月20日
总 策 划:范迪安
策 展 人:郑岩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层大厅、2层A区展厅
主办机构:中央美术学院、青州市博物馆
关键字: 内容标签: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央美青州龙兴寺 古代佛教造像 央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