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黄锐个展“空间-日本时期” 展现抽象里的阴阳共生

编辑:罗书银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艺术家黄锐在其作品前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在2013年博而励画廊举办个展,展示了其“荒原”系列作品之后,2016年9月10日,黄锐个展“空间-日本时期” 再次于博而励画廊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黄锐在日本十多年创作的抽象绘画作品,同时还展出了一些装置作品。

  早在星星画会时期,受毕加索立体派等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黄锐的绘画就已经脱离了写实的风格。而在80年代初去到日本之后,黄锐了解到了日本和西方的现代美术的历史和现状,并逐渐在创作上走向了抽象之路。

红色与黑白是黄锐的抽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颜色

  在黄锐的抽象作品中,红色是他经常使用的颜色,作为呆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家,这个颜色让人联想到了黄锐身上所流淌的血液:作为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黄锐,虽然选择抽象之路,但还是能从他的作品中联想到他所经历的各种社会现实。与此同时,黑白也是经常出现在黄锐作品中的颜色,这让人联想到了东方性,使画面呈现一种阴阳共生之态。

展出作品

  日本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千叶成夫对黄锐的抽象作品进行很好的概括:“理解黄锐的抽象作品有两个要点:一点是,重要的不是抽象形式本身,而是一定要能够将现实的四合院的色彩、气氛、空间、其中发生的事整体表现出来的抽象。换句话说,即便是抽象表现却总与现实关联,而绝非完全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抽象。”

  “而另一点则是阴阳的感性或者说思想是根植于作品中的。阴阳存在于他的人类观、世界观、以及存在论的根源。也即是说,阴阳是他身体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既先于美术的形式,也后于形式。”

  而对黄锐本人来说,抽象也并不是风格的问题。这一点可能是他从日本和西方的现代绘画的现状中学到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认为全世界的现代绘画中,绘画的首要问题并不是风格而是绘画本身,这种看法成了一种常识。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超越以往的绘画。他说:“我想超越以往的绘画时,既不采用西方的方法,也不采用日本的方法,而是彻底地探索自己的方法。我认为世界从根本上来说是由阴阳组成的,因此在绘画的表现上也认为最重要的是使绘画的结构符合阴阳。”

  人每天生活在阴阳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事”。不依赖“形”来表现这个世界的尝试是前所未有。使绘画空间成为精神所在的尝试在东方和西方并非是不存在的,但“形”对这种尝试来说总是像噪音一样。而黄锐则是有意识地清除这种噪音的第一人。

艺术家黄锐与其母亲,博而励画廊负责人Waling Boers在展览现场

《故宫游客》 布面油画 78X81.5CM 1981

黄锐《红色北京》混合媒介171×283 cm 1990年

黄锐Sacrifice-Prelude 100x100cm 1989年

 

黄锐《评说》布面油画 194×130cm 1989-1990年

 

黄锐《灰色北京》 布面丙烯 95×80 cm 1990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博而励画廊,黄锐博而励画廊 黄锐
下一篇:侯拙吾个展“艮岳记”西安启幕  当代水墨钩连历史文脉||上一篇:陈东山水墨作品展 “纸里故国”中的文化感怀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