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东西交融的书法艺术 “乱书”王冬龄个展开幕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9月17日,在草场地艺术区墨斋画廊举办的“乱书”王冬龄个展开幕。艺术家王冬龄和策展人林似竹没有来到展览开幕现场。

一楼展厅王冬龄书法作品《逍遥游》

一楼展厅王冬龄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次展览的布展占用了墨斋画廊的一层展厅和三层展厅。进入一层展厅可以看到王冬龄的小幅传统草书作品,庄子名篇《逍遥游》是王冬龄以“乱书”书写,这件书法作品通篇占据整个墙面。进入一层展厅可以看到另两件“乱书”作品《心经》、《千字文》,儒释道经典都是王冬龄书写的内容。

一楼展厅王冬龄书法作品《千字文》

一楼展厅王冬龄书法作品《千字文》局部

《千字文》(局部)

一楼展厅现场

  三楼展厅展示了王冬龄一系列在油画布、水彩纸上的唐诗宋词和大篇幅的《道德经》作品,油画布和水彩纸有别于宣纸的材料质感,与传统的笔墨效果形成一种对抗的张力。文本也多书写云、雨、月、落花等感怀,在诗意、线条、墨色、运笔节奏的交响中编织出一种气韵交融的美感。

王冬龄2005年布鲁克林美术馆书写《心经》现场的视频

  另外,在一层展厅可以通过王冬龄在布鲁克林美术馆的现场书写过程,从而直接了解他的创作。

  王冬龄是现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乱书作为一种从根基上颠覆传统书法艺术的新书体,是其长期艺术实践积累蜕变而成的创新。本次展览由墨斋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策展,是首次深度探讨其乱书作品的重要展览。此外,艺术家的里程碑式个展将于同期在北京太庙举行(2016年11月6日至14日)。

  王冬龄(1945年生于江苏)集传统书法家和先锋实验艺术家于一身,在传统和当代艺术领域中不懈探索并拓展出新的境界。他也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三次个展的艺术家。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在尺幅、表演性、材料性等多方面摸索实践,探讨中国书法的当代定义。他将巨幅狂草的书写扩展至公共空间,并以此闻名中外。同时,受到1989年至1992年在美国期间教学和生活经历的启发,他亦保持着对抽象书法及多种媒介的并行探索。

二楼展厅的展览现场

  乱书兼容王冬龄的传统书法及实验性艺术,深植于书法历史脉络,又极具国际前瞻性。乱书完全打破传统书法中的“行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重叠交织成浑沌的一体,将文字推至可识读性的边缘。乱书线条的肌理和韵律错综变化,却与文本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关联。“乱”中实则有“治”,其间的肆意挥洒建基于艺术家深厚的书法修养,每个字的结字依旧严格按照草书规律。

《心经》(局部) 365x144cmx3 2015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80x97cm 2016

《李白 月下独酌》(局部)

  乱书是逾越也是超脱,是背离也是革新,推进了徐渭(1521-1592年)和黄宾虹(1865-1955年)等前人别开生面的书法实践。阅读和观看间的张力转化为一种普世的审美经验:无论观者能否认读汉字,是否熟悉所书写的经典,都必须以全新的角度去面对作品。乱书将文化还原于太初的浑沌。我们穿梭其中,或陶醉神往,或迷失疏离,似乎喻示了在电子化和全球化的当下对古典中国文化价值的探求。乱书的另一重要灵感来源于西湖纠葛交错的残荷,艺术家坚持十余年拍摄捕捉它们于凋零中蕴涵的生机与美感。

  本次展览精选并囊括不同媒介、尺幅和效果的乱书作品,包括巨幅作品《千字文》(2014)和布鲁克林美术馆现场书写的《心经》(2015),并同时播放《心经》书写现场视频。这些巨幅作品在其尺幅与速度、墨色的涨退中交织谱写和谐的韵律之美。另外展出的一些中小幅作品内容多取自唐宋抒情诗词,书写媒介包括油画布、水彩纸等。

《周邦彦 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38x38cm 2016

《秦观 满庭芳·山抹微云》 83X76cm 2016

《易经·乾》 180x97cm 2016

  墨斋画廊持续关注王冬龄的艺术,除协办其布鲁克林美术馆的现场书写活动外,还将推出关于其作品的双语学术出版物。《乱书》是墨斋继广受好评的《墨意象》(2013-14年冬)后举办的第二个王冬龄个展。《墨意象》展出了王冬龄的抽象书法和绘画,而《乱书》则呈现艺术家将书法艺术推向未来和世界的不懈努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1月2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墨斋画廊,王冬龄墨斋画廊 王冬龄
下一篇:进一步梳理油画的写意空间——“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6)”开幕||上一篇:青年画家陈刚艺术工作室“为梦而来”  展示宁夏国画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