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XYZ画廊十周年特展“举足重轻” 李庚、范学宜作品展开幕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艺术家范学宜在展览现场

李可染画院美术馆主任黄晓捷在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9月24日,2016年9月24日,在 798艺术区北京XYZ(行云座)画廊举办的“举足重轻” 李庚、范学宜作品展开幕,XYZ(行云座)画廊、李可染画院主办。

  此次展览亦是XYZ画廊十周年特展,XYZ 画廊成立于2006年,举办国内外艺术家展览近百场,与中外近50位中青年艺术家长期合作。

李庚作品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有三个系列《魔笛系列》、《花都系列》、《大地之歌》,《花都系列》李庚先生是今年开始的一个系列。是对他幼年时所画作品与状态的再创作。李庚先生的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形成的意象语言,有明确的独立性。《大地之歌系列》是对音乐家马勒由唐诗而形成的交响乐有感而产生的。”李可染画院美术馆主任黄晓捷在展览现场对雅昌艺术网说。李庚,1950年生于北京。1986年在德国明斯克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主持东方艺术讲座。1986年至今在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艺术学部任艺术学教授。现任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日本总理大臣宫泽授予“绀绶章”特殊文化贡献褒章。

李庚 春花 96x96cm 2016 

李庚 春花 96x96cm 2016

李庚 春烂漫系列1 136x69cm 2016

李庚 春烂漫系列2 136x69cm 2016

李庚 春烂漫系列3 136x69cm 2016

  从水墨中感受音乐、感受诗意、感受东方也感受西方、感受古典也感受前卫———李庚的“大地之歌”与范学宜的“轻描淡写”,恰如主题,韵味无穷。李庚表述下的“水墨之现代与抽象”与学宜表述的“自然而然”都诠释并创造了一个以心灵世界为主体的新世界。这亦是中国绘画赋予这个时代的精神与经典。

李庚 大地之歌3  69x69cm 2016

李庚 大地之歌4  69x69cm 2016

李庚 大地之歌5  69x69cm 2016

李庚 大地之歌6  69x69cm 2016

李庚 大地之歌 169x69cm 2016

李庚 大地之歌 269x69cm 2016

  “举足重轻”是当代艺术家李庚及范学宜作品创作及表述形态上的定义,而非举足左右,影响环境的轻重那般定义,也并非指二位艺术家处于重要地位,而是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敬畏的“重轻之态”,从而净化和影响我们的人文状态及当下人的生活。本次展览将通过水墨绘画、水墨装置、水墨动画及交响乐等多种媒介形式的表现呈现,有意透由如此水墨之意,传递传统文化的当代情怀。

范学宜作品展览现场

  “我的这次展览,画由诗而来,书法又是文人画的学养与基础。很多作品都是如日记一样,随手拈来。《马坡怀古》是因为一个字帖而来。形成了一个以书法、绘画、装置一体的空间,具有仪式感。”艺术家范学宜在展览现场告诉雅昌艺术网。范学宜是詩人、词作家、画家三重身份。如她所说:“我已经习惯用水墨来讲述我的故事,在水墨的自然属性里,情感与我的经历相融,使我在毫不费力的状态下完成我对生活的抒情和表达。

  从二零零八年学习水墨创作以来,我从未停止过使用水墨这一古老而又传统的工具,使我也有了温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从中获益。这益处是我在古人的教化中创立了自己的语境,在这语境里,天地如初,自然欣然。

  童年与故乡、成长与哀伤、失落与希望都在浓淡干湿中被赐予了诗意和天真,诗意和天真恰恰是我最尊重的两种生命气质。水墨让我看见了自己的心性,这无疑是上天和祖宗对我的眷顾,为此我把我的创作称为感激和奉献,有了这种感激和奉献,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范学宜 菊花 

范学宜 山水情

范学宜 水仙花 

  在水墨的创作中,我从未把自己归于任何流派,我没有学院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是徐渭墨下的“石榴”,炸开了我的水墨神经;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让我开始使用毛笔书写;是丰子恺的《护生画集》让我用水墨回忆童年与故乡;是石涛的“山水”让我思考中国水墨画的章法。可以说,在向大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是处处有倾心,笔笔有神交,其中的欣喜是无法言说的,借助于传统文化我找到了我自己。真正的交流是精神和灵魂的交流,在此我也完成了我从无意到有意的创作过程。

范学宜 我的家

范学宜 心中的渴望

范学宜 印象山水

范学宜 总有清风

  我可以容忍自己的作品不像、不精、不新,但我绝不容忍它们不真、不善、不美。画着画着,我知道没有技法,唯有心法,没有艺术品,只有激情、感受和冲动,艺术品也都是艺术家的衍生品。”

  据悉,展览将展至11月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范学宜,李庚,XYZ画廊范学宜 李庚 XYZ画廊
下一篇:2016新视觉艺术节 38位艺术家玩转“命名:权力与游戏”||上一篇:群展“抽象以来”上海站:16位“老抽”探索30年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