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展览
马格南摄影师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小彦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郑梓煜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总监陈东、策展人郑梓煜与马格南摄影师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
雅昌艺术网讯 9月29日下午,一场名为“马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的展览在《我是他者》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上揭幕,展厅位于深圳大学美术馆。展览把一批广泛传播的摄影经典名作和它们的底片接触印样一同展出,涵盖了六十余位马格南摄影师,作品时间跨度近八十年,展览按时间线索展示,最早的拍摄于1933年,最晚的拍摄于2010年。这是继意大利、匈牙利、德国、土耳其、荷兰、韩国之后,这个国际大展首次进入中国,也是马格南作为一个共同体在中国的首次大展。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小彦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认为,“马格南与中国有非常深厚的关系,从五位创始人先后都到过中国,留下大量的摄影作品,还有留下一批摄影器材并带到延安。并且当时在中国观看被控制的时代,马格南留下的影像更突显其价值,尤其像马克·吕布从50-70年代先后多次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可见与中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另一个重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展览的呈现,看到摄影师拍摄的过程以及如何在多张底片中精选出最佳的作品。我们在这其中可以看到摄影中观看的连续性,可以看到其中很多底片被淘汰,这样使得大家能更明白摄影的含义。”
本次展览将摄影中的这些底片印样称为“手稿”,是因为惟有这个词,才能在中文语境中准确地传达这些底片印样之于经典作品和摄影史的意义。有别于摄影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机器成像”的产物,手稿之“手”,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创作者手泽余温的独特意涵,象征着曾经的亲密接触与费心劳神。
马格南摄影师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时谈及,“中国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交通变化很大,高铁,飞机。43年前,我几乎不能站在街上,那时候的人都在忙文革,没有什么自由,现在的中国人有了太多的自由。街上女孩子的T桖衫上写着各种各样有趣的内容。我来过中国十多次,那是因为我在上海、昆明等地方做展览,上海变化也很大,黄浦江两岸被重新设计了。现在我正忙一个关于四川的项目,七八十年代我在四川拍了很多的图片,现在一些北京的出版商很感兴趣,之前很少在中国出版过。这些年我曾收到一些人的邮件告知我,看到了我四十年前拍的照片中有他。我就回复他:那么把你现在的照片寄给我,或许我能放到我的项目里。”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摄影,马格南摄影 马格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