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吴大羽艺术基金会承办的《飞羽掠天——吴大羽的诗与画》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墙上的艺术年表
吴大羽雕像
此次展览聚集了吴大羽的油画、蜡彩、书信、诗歌等作品100余件,并首次公布了吴大羽的诗稿45件。此次展览,着重从诗歌角度入手,去探求这位抽象绘画大师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诗与画的相互关照,为观众提供一次有别于以往展览的全新体验。
一层展厅的精心设计
作为留法归来的第一代油画家,吴大羽因对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热爱,而成为中国早期抽象绘画的拓荒者。他的艺术实践与西方现代艺术同步,是世界范围内抽象绘画在中国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艺术家,吴大羽把他高尚的人格、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与中国人固有的诗心,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之中。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西方艺术的刻苦钻研,使得他能够将东方意蕴与西方绘画手法融会贯通。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为了能向观众展示吴大羽卓绝的艺术成就,展览特别与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油雕院以及吴大羽艺术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合力展出了这位艺术家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其中,《公园的早晨》(1973年,上海油雕院藏)并没有通过明晰可辨的花木来表现公园清晨的明朗,而是凭借无拘无束的笔触和跳动活脱的嫩绿、浅黄与黑白色块,创造了一片画家心中和谐、静谧的园地。而《色草》(1984年,中国美术馆藏)在1984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斩获“荣誉奖”,是全国美展首次对抽象绘画作品授奖。这件作品使用了吴大羽钟爱一生的普蓝色调,画面中色与色的律动,虚与实的穿插,湛蓝的茎叶与暖色的花拥抱成一曲清新、欢悦的妙音。在当年,即使青年画家也未曾解放到这个程度,而这位82岁的老缶却前卫地轻松自如。
据整理,吴大羽留下的诗歌多达600余首,体裁遍及古文与新诗,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古文功底与文学造诣。展览从中精选出45首,这其中既有吴大羽对画家尊严与人格的定位,有他对理想王国的畅情,也有对世人不理解自己的苦楚与忧伤。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梳理,我们发现吴大羽并不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落寞文人,而是一位内心强大,充满豪情的思想家与哲人。他认为自己可以穿越百年,因此他说“我是不死的”;他无视于今生获益或者身后留名,所以他的诗亦无题、画亦无名;他内心崇拜严子陵、陶渊明等先贤偶像,于是,他立志要做今世画人的样章。
随着这些诗稿的面世,一个真正的吴大羽得以浮出水面。他的理想、志愿与初心,将一应具现。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京画院,吴大羽北京画院 吴大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