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在汤湖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汤湖美术馆主办,展出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花鸟画作品100余幅,集中呈现了三位艺术家在中国画所面对的时代课题下所做出的艺术探索,“为我们对现实世界中对部分消失甚至完全消失的传统碎片化的重新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嘉宾合影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汤湖美术馆馆长王心耀在开幕式现场指出,“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和延续,时刻以理性精神在重新审视历史文化语境与当代文化语境的关系”。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中国画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我们在现实中对部分消失甚至完全消失的传统的碎片化认知所引起的,是当下对“历史”诠释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在“稳定态”传统的模式下,如何展开个性化的体验与表达,是一种并不简单的艺术探索”。
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李瑞洪主持开幕仪式
汤湖美术馆副馆长夏金钟致辞
湖北省文联秘书长彭华讲话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益民讲话
参展艺术家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彭太武讲话
原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宣布展览开幕
李国俊“悬崖梅花皆斜生”的画面构成,在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李瑞洪看来,它们“来自传统花鸟画的语言形式:画面大空间、小空间的经营,线的布局结构,虚与实、疏与密、黑与白、松与紧、开与合、主与次、浓与淡、墨与彩,种种对比因素之间的横向关联,以及它们背后的辩证关系”。而在谈到李国俊绘画中的时代意识时,李瑞洪更认为,“趋同性的绘画元素同构为李国俊水墨花鸟画含蓄委婉的审美基调,同时也获得了作品的现代意味”。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彭太武在视觉形象的创造上,被画家冯今松认为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技法表现,诸如对形体的组合与溶裁,对赋色的协和与对比,点、线、面的秩序与变化,物象的大小或多少,均能运筹在握,移情其间,充分显露出他的天赋和气质”。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而画家姚承国在展览现场的作品也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不受程规俗套的束缚,从生活和自然中发现美、发掘美,“他的花鸟画不是情景的再现,而是生活的再创造。同样荷塘清趣,同样是梅竹双清,但给人的感受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原因何在?那就是姚承国不仅仅是为作画而作画,而是在画中用心去倾听大自然里山水花鸟的吟诵,用心灵去体会生活中人们内心对美的渴望与需求”。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6年11月6日展至11月22日。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传统文脉——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李国俊,1942年生于湖北武汉。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书法绘画。十余岁从师著名画家闻钧天先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1979年调入武汉市文联,从事专职美术工作;1985年转入武汉画院任专业画家,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曾任中国美协湖北分会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常务副主席、第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
彭太武,1957年生于武汉,湖北大悟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术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书画院院士,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姚承国,1956年出生于武汉,湖北黄陂人。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员,湖北楚天画院院士,武汉市文联委员,武汉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武汉写意书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市政协书画室成员,硚口政协书画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汤湖美术馆,中国画,李国俊,彭太武,姚承国汤湖美术馆 中国画 李国俊 彭太武 姚承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