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心游于艺 萧平书画作品展亮相岭南画派纪念馆

编辑:欧宝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游于艺——萧平书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2016年12月14日下午,萧平第六次以“游于艺”为主题的个人书画展于岭南画派纪念馆隆重开幕。此次个展展出萧平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近百件书画作品,是其在这四十年时间里从艺过程的见证。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鸟、国外写生、书法为五大主题穿插展览,分布在整个岭南画派纪念馆两层展厅。

“游于艺——萧平书画作品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谈及展览主题“游于艺”时,萧平对雅昌艺术网如是说,“‘游于艺’是《论语》中记载孔子所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最后的一句话。他所指的这个‘艺’,是指‘六艺’,这‘六艺’包含的范围很大,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精华之体现。那么,对于我来讲,我从二十岁进入这个艺术圈,在我七十岁首展的时候,正好是这半个世纪的一种回顾。这个回顾到七十岁以后,我是想这是我人生的后阶段,在这后阶段中,我要放松。我把这个‘艺’狭指为‘艺术’,就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艺术’的天地之间漫游。这是我七十岁之后的一个想法,所以我用这个作为主题。”

萧平在“游于艺——萧平书画作品展”开幕现场致词

“游于艺——萧平书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萧平生于书法世家,于南京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工作近二十年之久,其后又调江苏省国画院任职业画家。他身为鉴定家与画家,在创作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接触过数以万计的古代经典作品,他对各家之长都了熟于心,打破了传统“鉴者不画,画者不鉴”的艺术主张,将艺术理论、书画鉴定与艺术创作的精髓融汇贯通,在创作中结合时代潮流、表现对象加以变化,利用各种技法、风格,直抒胸臆。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肖晖荣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对文史、对鉴定、对画评在理论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要创作如此多不同门类的画,样样精通,实属难得。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第一首先是他天性聪颖,其次是与他几十年来的见识与刻苦实践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文人,他在古画家、历史经典之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一幅画当中具备了很高深的学问。看萧平的作品,不难发现当中带着儒雅俊逸的文人气质,但又有着精妙而激情的写意精神。正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萧平的画中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使画面充满了故事性。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评价他的画时说到,“他的画既有文人画的传统,又能画到生活所见。萧先生的画有一种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对审美的一种追求。”萧平很好地诠释了清人恽南田所说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才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游于艺——萧平书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已到古稀之年的萧平对雅昌艺术网简单讲述了往后创作的主要方向,“关于莲花,周敦颐有一篇名篇叫《爱莲说》,当中很精辟地描述了莲花的品质。我觉得这些品质对于我们现在这些文化人来说,艺术家追求的就是美,光是美是不行的,我追求的是要真、善、美。现在经济发展以后,人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空白、欠缺,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我觉得用莲花的品质去感染社会、去感染更多人追求真、善、美。”这是萧平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的一种反思与思考,也是对艺术家创作追求的一种启示。更重要的是,此次展览也是不同地域文化一次艺术上的交流,江苏与广东同为拥有悠久中国传统画派的地区,萧平的画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有着特殊的意义。

《山鬼》 水墨设色纸本 68x45cm 1979年

《古堡前的往来者(印度)》 水墨设色纸本 45x68cm 2007年

       关于萧平

  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四川重庆,祖藉江苏扬州。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书画鉴定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诸多院校教授。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五十余年的创作、研究与实践,在诸多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和建树。作品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

《寒鸦图》 水墨纸本设色 68x136cm 1997年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12月20日。本次展览由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此前已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北京荣宝斋、山东省美术馆、重庆市文联美术馆和北京保利博物馆先后进行展览。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张源平——透过“社会雕塑”看第三届合肥双年展||上一篇:巴黎佳士得圆满收槌 辽代铜佛过亿成交!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