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 文物也有身份证 全广东最珍贵的文物都在这里

编辑:陈峰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6年12月16日上午10点,“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对历时四年的广东省文物普查工作的总结,精心选出的三百多件珍贵文物在粤博与观众见面。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分为普查历程、普查成果和文物欣赏三个部分。普查历程部分以近百幅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从国务院部署到省政府动员的决策过程,各级部门为保护文物所做的保障工作,以及整个文物普查工作的流程。普查成果和文物欣赏部分精选了330件文物,通过实物生动呈现了广东地区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文物欣赏部分着重呈现广东地区的特色历史,以直观的文物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华侨文化的浓厚和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健宏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健宏,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何斌,以及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肖洽龙出席了本次展览的开幕式,方健宏在开幕式致辞中讲道:“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灿若繁星的可移动文物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2012年底,我省正式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重大部署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省文物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全文物保护体系,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众文化服务内容,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别意义。”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可近距离欣赏到多件稀世珍品,比如战国前期异兽形铜盉,盉体奇异,鸟兽结合巧妙,存世稀少,一共仅有四件,除了展出的这件由粤博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艺术馆和甘肃省博物馆各收藏一件。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展览现场

西汉丝缕玉衣 全长177cm 肩宽44cm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深圳博物馆藏的三国半圆方枚佛像神兽纹铜镜,是目前海内外博物馆藏唯一采用西王母龙虎座的早期佛像镜,这与两晋时期双狮座佛像完全不同,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传播与汉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此外,展出文物还有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这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展览现场

  除了古代文物,粤博近年征集的晚清以来的文物同样值得欣赏,比如2013年征集于香港的十九世纪中期象牙镂雕山水人物纹八角四兽足针线盒、2013年购买于香港的约1870年银累镀金花卉蛇纹“同文街款”、“EM”徽章名片盒、2012年征集于宁波私人收藏家的十九世纪黑漆描金“广州市王广兴”款茶叶盒等一批新近购买、征集的文物。所有这些文物都已及时登记入册,获得了专属的“身份证”。

十九世纪早期彩绘仕女对弈图玻璃画 画心40X60cm 框57.8X78.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晚期象牙雕七级佛塔 高53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自2012年10月起国务院启动的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和登记工程,俗称“国宝大调查”,而广东省文物普查工作也自2012年12月起全面展开。经各方努力,历时四年,全省4000多名普查工作者,摸查了403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收藏情况,记录了82万多件/套文物(藏品)信息,既摸查了全省的文物家底,又规范了文物登记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方便其使用与研究。因此,在展览的最后,粤博将参与此次广东省文物普查工作的三百多位工作人员的照片以图片墙的形式展示出来,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致敬。

参与此次广东省文物普查工作的三百多位工作人员的照片以图片墙的形式展示出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31日。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以加深公众对此次展览以及文物普查工作的认识。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博物馆)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李小燕“戏剧作品即生活”——第三届合肥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推荐||上一篇:第二届深圳海报节“设计改变未来”:超越语言、文化和政治的媒介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