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首站北京:龙美术馆“宋元艺术公开课”全国巡讲启动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被誉为建国之后中国大陆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私人珍藏宋元书画精品特展。结合展览开幕,龙美术馆(西岸馆)曾邀请海内外学术名家就宋元书画的鉴藏实践与相关研究,进行学术讨论。在文物赏析之外,以新视野、新角度、新方法重新阐释古代艺术经典,起到发扬传播宋元书画之美学与精神传统的价值。

雅昌全景VR:“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

  宋元书画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峰,朝代的更迭与时代的战乱导致宋元时期的传世佳作留存十分稀少,据统计其存世量不超过3000幅,绝大部分真迹已经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流传珍藏于民间私人机构和藏家手中的作品寥若晨星,如吉光片羽般珍稀难见。

  【雅昌带你看展览】龙美术馆“宋元书画私藏特展”:私人藏家珍品先睹为快!

  “宋元艺术公开课”全国巡回学术公益互动讲座将启动

  据悉,龙美术馆将于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2月期间,联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龙美术馆重庆馆、南京艺术学院、湖北大学艺术学院、中山大学、上海图书馆等全国数家艺术院校及专业机构举办以宋元书画为主题的系列学术公益讲座,携手全国数家艺术院校及专业机构邀请多位学术名家举办十余场宋元书画主题学术公益讲座。

  此系列讲座邀请多位在古代史、艺术史、书画鉴定、人文社科等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术名家,作为讲座嘉宾参与其中。他们或在宋元历史中选择一个切入点深入挖掘;或按迹循踪讲述艺术与人文历史之间的潜在线索;或化零为整以宏观视角全面审视宋元书画精神,在讲座内分享各自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与年轻学子零距离对话讨论。

  此系列讲座也将是龙美术馆首次大规模与全国艺术院校及机构展开交流合作,与全国艺术院校师生及艺术爱好者、研究者之间进行深度交流,突破美术馆与院校、研究机构、学者之间的既定角色,探索更多可能。突破专业与时空限定,这一堂以经典美学为主题的公开课不仅将创建一个新的艺术沟通渠道,也将为未来提供更多交流范式。

  第一场宋元艺术公开课:中央美术学院

  主题:艺术、技艺、科学——中国书画修复理论的现代重建。

  修复的理念是修复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开展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前提。中国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在超过千年的历史中,只在书论、画论或者杂记中散落着不完整的零星资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著作。

  陆宗润先生从近四十余年的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实践经验出发,在对西方修复理论进行吸取与反思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对中国书画自身的艺术特点、修复的传统脉络和笔者平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一条适合中国书画作品的修复理论之路。

  时间:2016年12月20日下午6:30

  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1-109

  主讲嘉宾:

主讲嘉宾:陆宗润

  陆宗润,1972-1988年任职于上海博物馆, 1989年赴日研习日本书画修复装裱。1998年,创办日本唯一的修复古代中国书画的专业工作室——汉和堂书画修复工作室。此外,陆宗润先生连续12年担任日本广岛安田女子大学客座教授、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特别讲师,并多次在台湾、澳门、北京、上海的博物馆、研究所、大学开办中日书画修复及碑帖研究相关课程和讲座。陆宗润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日本汉和堂金石书画修复研究所所长。

  学术主持:邵彦

  邵彦,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画鉴定方向、中国美术史方向)。先后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获学士学位,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薄松年、薛永年、尹吉男先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绘画史、古代书画鉴定的教学与研究。

  联合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享有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嘉宾总览

邓小南

  著名宋史专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国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已出版《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大象出版社,1997年);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联书店,2006年),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朗润学史丛稿》(中华书局,2010年6月)等著作。

李松

  笔名李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研究所Heinz Götze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主要著作有《神圣图像》(人民出版社,2016年)、《中国道教美术史》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3年)、《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远古至先秦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陕西佛教艺术》(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文物出版社,2008年)等。

邵彦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画鉴定方向、中国美术史方向)。先后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获学士学位,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薄松年、薛永年、尹吉男先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绘画史、古代书画鉴定的教学与研究。

陆宗润

  1972-1988年任职于上海博物馆, 1989年赴日研习日本书画修复装裱。1998年,创办日本唯一的修复古代中国书画的专业工作室——汉和堂书画修复工作室。此外,陆宗润先生连续12年担任日本广岛安田女子大学客座教授、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特别讲师,并多次在台湾、澳门、北京、上海的博物馆、研究所、大学开办中日书画修复及碑帖研究相关课程和讲座。陆宗润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日本汉和堂金石书画修复研究所所长。

薄松年

  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及顾问、《中华艺术通史》(国家文化重点工程)特约审稿专家、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美术史家。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术史。

曹家齐

  199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又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大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负责人;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2012年,先后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和国家级培养对象。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南宋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主要致力于宋辽金历史与文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已出版《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和《宋史研究丛稿》等著作7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汉学研究》、《燕京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等课题多项。

倪志云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安徽人,1960年生。1978年秋入读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在历史系和中文系担任美术考古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美术史等课程教学。1991年至1992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2002年调入四川美术学院任教,曾担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发表文学、美术及考古学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美术考古与美术史研究文集》、《中国画论名篇通释》、《古典的思辨——中国画学丛论》等。

张建军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全国师德标兵、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过中国书画文献博士后研究,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教务处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导、美术学系副主任,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教授。已出版《中国画论史》、《中国书法史通论》等学术专著七部,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章群中国历史讲座”特邀主讲人;致力于宋代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主要著作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千秋是非话寇准》,译著《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等。

姚大力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元史、中国边疆史地。发表的论文、评论等结集为书者,有《北方民族史十论》、《读史的智慧》、《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等。

庞鸥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书画专项鉴定责任鉴定员、江苏省馆藏文物定级专家、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指导小组成员、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

虞云国

  1948年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从陈桥到厓山》、《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有《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论宋代文化》等论文百余篇,多已收入《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近年文史随笔结集为《水浒乱弹》、《书砦梁山泊》《敬畏历史》、《放言有忌》、《宫花寂寞红》等。

张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反躬修己•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自律性》、《中国山水画画法图解》、《中国美术学院临摹范本•吴门画派扇面篇》、《中国美术学院临摹范本•明清山水扇面篇》、《中国美术学院临摹范本•明清花鸟扇面篇》、《历代名画录•古代扇画山水》、《丹青遗韵》(古代书画赏析系列丛书)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花鸟画传习与研究。

卢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著作有《吴镇史料汇编》、《吴镇竹谱图卷之考辨》、《吴镇湘江风竹图卷之考辨》、《明时俨秋山渔艇图考》、《中国画演示 整体 局部 细部》、《无款没骨芍药图》、《墨兰说》、《墨竹要述》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花鸟画传习与研究。

吴敢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陈洪绶集》、《沈周》、《丹青有神•陈洪绶传》、《新见龚贤画稿考证》、《乾隆帝与诗经图》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书画学理研究。

  关于龙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是由中国著名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目前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的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和龙美术馆(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的艺术生态,重庆馆也于2016年5月底开幕,构成了“两城三馆”的艺术构架,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关键字: 内容标签:龙美术馆,宋元艺术公开课龙美术馆 宋元艺术公开课
下一篇:走向实践和民众的设计:“2016年东+西国际设计周”开幕||上一篇:周黎:“安徽当代艺术支点”——第三届合肥双年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