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宋冬大型个展“不知天命”明年1月登陆上海外滩美术馆

编辑:彭菲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左图:宋冬,《穷人的智慧:宋冬馆》,2011;右图:宋冬,《三十不立》,1997-1997。

  上海外滩美术馆官方宣布,将于2017年1月21日至3月26日举办艺术家宋冬的个展“不知天命”。作为艺术家在人生半百之际推出的首档综合展览,宋冬将整个展览视为一件“作品”,以“镜、影、言、觉、历、我、明”这七个字,作为对自己五十年来的人生呈现再认识的七个平台,涵盖行为、录像、装置、摄影、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届时,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全部空间——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内外墙面,都将成为宋冬过往艺术创造和当前创作探索的一种表达。

  展览名称“不知天命”来源于宋冬对《论语》中“五十知天命”的反转引用,以此作为对现阶段人生和艺术创作的一个率性的结语。

  展览分为七个章节,每层楼为一章,各以一个字命名,最终汇成一句颇富韵律的诗句或格言:“镜、影、言、觉、历、我、明”。其中,第七章“明”将置于美术馆建筑的外墙,作品《草图:亚洲文会大楼(外)》使用LED灯勾勒出美术馆的建筑轮廓以及测量尺寸。作为展览的开篇和结语,“草图”中所蕴含的不完整或者待完成的特质、以及来自过去对未来的期许感,或许也正与宋冬对自身“五十不知天命”的评价中的开放性暗自契合。

  进入建筑内部后,观众会置身于艺术家的近作《镜厅》中,这是一个晶莹闪烁的镜面系列装置,用回收的窗框和镜子制成。《镜厅》中的另一件作品《无用之用:瓶架大哥》以马塞尔·杜尚著名的现成品作品《瓶架》为素材,将艺术史上的《瓶架》还原到生活中瓶架,用于“晾晒”生活的废弃物:瓶子,使其成为可提供照明的吊灯。众多的瓶子在视觉上令人联想起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两件作品共同组成了一个监视与窥探的全景监狱。与此一壁之隔,在美术馆原本的艺术商店区域展出的《吃城市》是一座用精心摆放的饼干制成的大都市,这件注定被快速消耗的作品将只在开幕当晚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无论是见过,吃过还是错过这件作品的观众,都在无形中或显或隐地在“消费”层面集体参与到了这件作品中来。

  二楼“影”主题的展厅的两边将展出宋冬1992年至今的一系列录像作品。在展厅中心的大型装置作品《背影》以静态方式还原了电影放映时的光与影:以织物代替光束连接到展厅中央的大型幕布上,空的光线在幕布上“投下”空的影像;幕布的背后放着50个小板凳,重现了其儿时在荧幕背后观看露天电影的情景。在荧幕背后看的被反转了左右的影像是艺术家早年难忘的记忆,这一经历也被宋冬融入其作品中,观众也将在展览的其他作品中看到反转的空间、影像、语句和思维方式。

  展览中其他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四楼“觉”章节中的《穷人的智慧:宋冬馆》曾在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以《宋冬馆》的形式展出,这是一个由回收的旧门窗和旧家具及其它来自艺术家旧居的材料构成的一个双层架构,在本次展览中,“馆”中新增了一系列艺术家的雕塑、录像和绘画作品,成为一个独特的“展览中的展览”。

  位于六楼“我”章节的新作《五十不知天命》系列是本次展览的点题之作:中庭区域将摆放五十只陶瓷娃娃,其形态各异,充当着艺术家此前的生活和创作中的形象。同时展出的《我和我》是一系列艺术家本人和娃娃的共处的照片,纪录了一个身份认同与自我探寻的故事。当观众走到画廊的尽头,结束观展的旅程之时,他/她将在天台上看到最后一件作品。霓虹灯牌面向黄浦江,用光书写着艺术家对自己五十年人生的回顾:“一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四十有惑,五十不知天命”。

  “不知天命”既不是回顾展,也不是静止的展览。体验是展览的灵魂,艺术家还将在展览过程中不断地扩展和延伸。“见展是展,见展不是展,见展还是展”。无论是已经熟悉宋冬的作品,还是希望能对他有所了解,都可以在本展中得到满足。展览有着宽广而豁达的视野,而艺术家独特的深沉与魅力,也在其中有充分的展现。

  关于艺术家:

  宋冬,1966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宋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他的作品用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具有国际影响力。宋冬于2001年与艺术家尹秀珍一起创造了合作方式“筷道”,2005年与艺术家洪浩、肖昱、刘建华和冷林一起共同创建了集体创作方式的艺术小组“政纯办”。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陈东升、李亦非向万林艺术博物馆捐赠藏品67件 “百年文脉,珞珈传薪” 捐赠作品展开幕||上一篇:保利华谊(上海)首拍《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大碗》805万元成交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