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新年首展“德国制造” 梳理德国摄影历史

编辑:彭菲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德国制造”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外景

  1月10日,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办新年首展“德国制造”。展览呈现160年间德国摄影史上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时刻,涵盖众多知名摄影大师——如利奥波德·阿伦德茨、海因里希·库恩、赫尔穆特·牛顿、伯恩和希拉·贝歇夫妇等人的作品,试图梳理包括摄影技术、风格和内容的重要转变。展览由德国策展人佩特拉·海勒克策展。

  德国不仅是工业革新与技术发展的重地,长久以来,也出现了众多知名摄影师。从摄影诞生之日起,他们对于摄影这一媒介的进化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德国摄影循着时间线的发展,起始于19世纪中期并延续至今。德国摄影的主要变革起始于19世纪中期,而后到20世纪20和30年代,主要代表包括包豪斯以及先锋派摄影等革新。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后,摄影师们开启了主观主义的全新领域,转变过渡期直至 20世纪70和80年代。在1989 年柏林墙倒塌之前,东德与西德摄影师视野的反差对比也十分明显。90年代以后,德国摄影全面进入新的面貌。

  经策展人佩特拉·海勒克的选择下,此次展览以时间轴为展览线索,呈现不同年代摄影艺术家对于摄影孜孜不倦地探索。

“德国制造” 展览现场

  早期的摄影师利奥波德·阿伦德茨(1825-70)和海恩里希·库恩(1866-1944)是景观和建筑摄影领域的先锋。阿伦德茨在普鲁士的首都柏林捕捉到壮丽的都市景观;而身为艺术家、理论家、技术和工具发明家的库恩则在艺术摄影领域独领风骚。库恩与美国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格利兹交往从密,后者在影响深远的 Camera Work 杂志中着重呈现了库恩的作品。

  海因里希·库恩《下山的行人》

  奥古斯特·桑德《拳击手》

  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摄影在德国蓬勃发展,一个全新的前卫大师的时代出现了。 1920至30年代的二战时期,催生“新客观主义”和 “新视野”。奥古斯特·桑德(1876-1964)为20世纪群众所拍摄的不朽的社会学群像正是起于 此运动。

  卢克斯·费宁格 《包豪斯乐队》

  奥托·阿姆波尔《小丑格洛克》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大自然的奇迹》

  “新视野”的特点显见于奥托·阿姆波尔开创性的报道摄影和欧文·布鲁门菲尔德(1897-1969)在肖像和人像方面的探索,但摄影在包豪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之间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豪斯于1919年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立,摄影在此作为一种手段,记录了建筑、产品、车间活动以及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海因里希·瑞比索 《情境和物件》

  威廉·舒尔曼《比利时埃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艺术摄影实践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战后的德国人试图寻找一种源自实验的全新的摄影语言,转向了观念和纪实的创作视角。在东德和西德,摄影摒弃了实证功用转而迎来一个既动乱不安也充满希望的年代。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989)时期,摄影主要被当作实用工具,艺术摄影同时却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乌特·马勒(*1949)、 乌苏拉·阿诺德 (1929-2012)和海尔格·帕里斯(*1938)的作品都亲密描摹出人们的形貌和面孔;在西德, 观念摄影师威廉·舒尔曼(*1946)和海因里希·瑞比索(1938-2010)则探索了都市街道和农场景观。

  当代类型学的代表是贝歇夫妇(即伯恩·贝歇1931-2007;希拉·贝歇1934-2015)的工业摄影作品。他们为摄影建立了一种概念性的方法,并将其传授给自己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学生, 其中包括了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 、托马斯·鲁夫 、托马斯·施特鲁特和康迪达·赫弗。

  摄影艺术的另一种创作方法关注的是表演和行为艺术。表演元素的影响延伸至很多重要时尚摄 影师的创作之中,如赫尔穆特·牛顿(1920-2004)所塑造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这些精彩绝伦 的照片为时尚摄影风格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康迪达 • 赫弗 《杜塞尔多夫本拉特宫》 

  着眼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摄影师将这些历史元素结合在一起,在约阿西姆·布罗姆 (*1955)、 格兹·戴尔加特(*1972)、克劳斯·戈迪克(*1966)或汉斯-克里斯蒂安·辛克 (*1961)的作品中发现简约呈现的建筑和物件、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

  据悉,展览持续至4月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龙美术馆邀你“追光”:为詹姆斯·特瑞尔中国首个回顾展预热||上一篇:“探索大洋彼岸-美中旅游摄影展”省图开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