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上博书画常设展更新 难得一见的珍藏大揭秘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上博历代书画两馆呈现的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通常半年一轮,每次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面孔精品出现。

  经过前一阶段的闭馆调整,3月18日起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已完成换展,重新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上博常设展览中首次展出或久未展出的精品,比如传世唯一接近虞世南书法的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卷》,时隔多年首次展出、稀世珍品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卷》 等等。下面分书画和绘画两部分来介绍此次更新的难得一见的展品。

  【书法】

  书法馆展出文物四十余件,将有十件极少展出、首次作为常设展品的书法珍品名迹出现。如唐代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卷》、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册》,北宋赵佶《草书七言诗纨扇》、司马光《宁州帖》、黄庭坚《行书华严疏卷》,元代虞集《楷书刘垓神道碑铭卷》、张雨《行书自诗轴》,明代姚绶《行书洛神赋卷》、陈淳《行书千字文卷》,等等。

  唐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铭卷

  传世唯一接近虞世南书法的墨迹,时隔多年首次展出

  系李世民第三女墓志草稿,汝南公主生平不详,这篇墓志铭是了解汝南公主生平的重要资料。作品书于贞观十年(636),是传世唯一接近虞世南书法的墨迹,因有米芾笔意,前人亦有“米临虞书”之说。此次展出中,明代李东阳的篆书引首与题跋,以及清代翁方纲题跋都将一并展开。

  唐 颜真卿 楷书麻姑仙坛记册 小时候临过的书帖,终于见到真容

  本唐刻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撰并书,作者时年六十三。书法端严雄秀,有篆籀笔意,为颜书代表作之一。原碑已毁,有大、中、小字三种,此系宋拓大字本,是清代戴熙旧藏,尤为难得。

  此册曾出版印刷,是每个学书法的人必临的书帖。这一珍贵的大字宋拓本,上世纪90年代在上博河南路老馆展出之后,时隔20多年,第一次在人民广场新馆展出。

  北宋 赵佶 草书七言诗纨扇 罕见的宋徽宗传世草书

  赵佶的草书墨迹传世很少,此作发挥小品书法以少胜多的特点,用笔婉转挺拔,章法疏密跌宕,气息典雅隽永。

  宋代的团扇书画艺术相当盛行,宋徽宗赵佶尤喜作扇面,邓椿《画继》云:“政和间,每御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其间贵近,往往有求御宝者。”

  北宋 司马光 宁州帖 流传有绪的司马光名作

  《宁州帖》为司马光去世前一年即元丰八年(1085)冬十一月写给侄儿的手札,作者时年六十七岁。信中内容为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晓以孝义,并顾及朝廷的制度规定,语言真切。

  司马光虽不以书法见长,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很高,因此广受世人推重。司马光作品传世极少,此作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名作,弥足珍贵。《宁州帖》是明代王世贞所藏《宋贤遗墨》中的第一页,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以《宁州帖》为“真迹六帖”之一收录,曾作详细介绍。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虞世南,赵佶,黄庭坚,米友仁,上海博物馆虞世南 赵佶 黄庭坚 米友仁 上海博物馆
下一篇:“回顾与总结之后的新探索”:“王晓中国山水画展”开幕||上一篇:徐惠泉就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