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程波涛博士受邀参加"2017年邓石如研讨会"期间精彩点评回顾

编辑:胡民君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7年邓石如研讨会”主席台现场

  4月7日上午,安徽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程波涛博士受邀参加了由安徽省书画院主办的“2017年邓石如研讨会”,同时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副院长张煜和王佛生、陈祥明、蔡树农等省内外理论专家学者及各地市画院院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论文作者王征、张庆、臧书德、王照宇、李艳红、金前文、陈智等及承办部门《新安艺舟》编辑部陈明哲、窦蓉、柳翔彬等。

“2017年邓石如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到优秀论文26篇,涉及到邓石如研究的多个领域,其中有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杜寒风博导《邓石如“计白当黑”理论的“虚实人天”辨证论》;杭州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的《试论皖派篆刻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王益伟研究生撰写的《津梁后生,一代宗仰——邓石如楷书创作的当代启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王照宇《无锡博物院藏邓石如书法述略》;安徽合肥陈祥明教授撰写的《邓石如行草书艺术变法及其影像再认识》;安徽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秦金根博士撰写的《从邓石如所刻名号印观其游学与交谊》;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孙强、胡长春合写的《邓石如文化修为研究》;贵州省贵阳市文联李晶的《困境与突破——当代碑学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臧斯涵的《鹤放晴 空理钓舟》;王征博士的《邓石如隶书作品风格再探》;甘肃天水杨路军、辛慧琴合写的《试论石如书法在中国书法文化艺术史的价值》;江苏南京臧书德的《藤杖芒鞋逸山林——论邓石如书法艺术的唯美主义及当代意义》等。

安徽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程波涛博士发言

  “朝朝两件闲功课,鹤放晴空理钓舟”,来自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程波涛博士提到完白山人胸有方心,身无媚骨,寒而不酸,学行笃实。程教授指出邓石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书法和篆刻方面,他的书法诸体兼擅,尤以篆隶更为书坛称颂。其从两点介绍邓石如的篆书:一是邓石如的篆书汲古有变,上紧下松,上密下疏,融入隶意,包世臣甚至奉邓的有些篆书为“神品”。他成功的探索,一洗篆书刻板之风,对清代中后期篆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邓石如对篆书的推动,正如康有为所说:“邓山人未出,天下以秦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能为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尺竖童仅能操笔,皆能为篆。”此言虽有夸张,但邓石如篆书的影响由此可见。

程波涛简介

  艺术学博士,现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民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与民俗艺术;先后主持过教育部课题《民俗艺术学视角下的祝寿图像研究》、省哲学社科课题《“非遗”视角下徽墨工艺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等多项;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课题等课题多项;参编教材多部;先后发表在《文艺研究》、《装饰》、《美术观察》、《美术与设计》(南艺学报)、《学术界》、《民族艺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艺术百家》等CSSCI和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评论40余篇。


关键字: 内容标签:程波涛博士,"2017年邓石如研讨会"程波涛博士 "2017年邓石如研讨会"
下一篇:“互补与契合”:中国留学德国艺术家作品展登陆上海||上一篇:樊枫“怀城”作品展山东站开幕 首次展出巨幅“松”系列作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