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高原的寻觅者——斯单巴、曹伟作品展在成都文轩艺术中心开幕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高原·寻觅”展览现场

  2017年5月5日下午3点,两位年轻艺术家斯单巴、曹伟的油画作品展——“高原·寻觅”在成都文轩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示了两位艺术家近百余幅精致的小幅油画作品。

“高原·寻觅”展览现场

  西南是文化的杂居之地,是生态多样性的丰域沃土。而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高原,更是以神奇的土地和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享誉世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性,为民族文化生态的延续提供了屏障,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在这里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艺术家。

“高原·寻觅”展览现场,参展艺术家斯单巴(左)与曹伟(右)

  斯单巴和曹伟都毕业于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来自嘉绒藏区马尔康的斯单巴,和来自大巴山巴中的曹伟在读大学的时候走到了一起,走在了共同寻梦的艺术之旅,现在均在四川从事美术的教学工作。

开幕式现场部分嘉宾合影

  据两位艺术家介绍,他们在大学期间都师从于杨瑞洪教授,创作中虽然题材相近——描绘的藏区高原的风光为主,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斯巴丹的作品显得更为细腻和精致,而曹伟的作品显得更为奔放和大气。自毕业以后,虽然两人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一直怀揣着相同的艺术梦想,一直想一起办个展览,把作品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意见和批评。刚好后来与文轩艺术中心的想法达成了一致,促成了此次展览。

斯单巴 《雾中山》 32×22cm 板面油画 

斯单巴 《雾中山》 32×22cm 板面油画

  斯单巴,1989 年生于阿坝州马尔康县(藏族),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德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阿坝州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村艺术空间签约艺术家、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自小生长在浓郁而神秘的藏传佛教氛围的他,深受嘉绒歌庄的洗礼,浓浓的高原情怀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挥之不去。在他笔下,无论是草屋农舍,还是藏地高原,无论是信手而来的逸笔草草,还是几经反复的斑驳堆塑,都无一例外地透露出人性和善之美,对手法技巧的漠然淡定背后凸显的是绘画气质与精神的醇厚与烂漫。斯单巴在自述中曾说过:“工作稍忙了之后就很少出门写生了,偶尔出去一下,面对大自然,深深呼吸,感受风景带来的愉悦,就算什么也不做,也是满心喜悦。而我最常思考的是,怎样在画布上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如何准确的表达对风景的体验和感受,怎样找到客观与主观的“意”,由于时间的缘故,总是催促自己加快速度,所以每次写生,对我都是一次紧凑的思考和纠结的过程。”在川西北的文化生态中,斯单巴是一位虔诚的记录者。

曹伟《原野》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6

曹伟《雪域牧归》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曹伟,出生于四川旺苍,2011年毕业于阿坝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杨瑞洪,大唐卓玛夫妇。现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阿坝州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村艺术空间签约画家,现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他的绘画起步于家乡,但真正搞清艺术是个什么东西,并把它作为自己精神世界的唯一,那一定是在进入阿坝师院之后。阿坝师院的这帮行走高原执着于艺术创作的老师们,对其艺术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阿坝藏羌文化丰富的瑰宝和神奇的生态环境又对其心灵进行了洗礼。于是,他也象其老师们一样,把艺术创作的根扎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曹伟的油画没有绝然的抽象分析,也很少移情的过度运用。在他的画中是对高原瞬间感受的直观记录,有时是笨拙的,有时是充满灵性的,是用油画记录下的一篇篇高原日记。曹伟常常说:高原太美了,美到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面对大美高原,只有激动!激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曹伟,斯单巴,成都文轩艺术中心,“高原·寻觅”斯单巴、曹伟油画作品展曹伟 斯单巴 成都文轩艺术中心 “高原·寻觅”斯单巴、曹伟油画作品展
下一篇:朴实唯美中的乡思 林建寿个展于中国油画院开幕||上一篇:“分期付款”三十年为期 一场自愿被艺术绑架的集体行为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