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还淳返朴”武永年艺术展开幕 浸润于黄土中的真挚色彩

编辑:刘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的“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还淳返朴——武永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了百余幅油画、素描作品,并以“夕阳望坡”、“教学相长”、“岁月回顾”为三大主题,首次全面展示了武永年先生从艺六十余载的艺术成果,体现了他至纯质朴的表现风格。不仅是对他个人创作的整体回顾,更是一代油画家在西北大地上发展历程的缩影。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作为武永年的学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对老师几十年扎根土地的油画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号召大家再一次关注西部

艺术家武永年在致辞时深情回忆了其恩师徐悲鸿对他的教诲,并期望在油画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胡伟代表中国美术馆对武永年颁发了作品收藏证书

开幕嘉宾合影

  武永年,1934年出生于西安,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3年自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回到故乡,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家与教师的双重身份赋予了武永年别具意义的艺术风格。作为教学骨干,武永年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学院油画教学工作付出了毕生心力,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作为油画艺术家,他以独道而娴熟的油画技法表现出具有陕北地域特色的风景和生动而质朴的人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信天游》在20世纪中国油画史上颇具影响力。教学相长,武永年在油画创作和教学实践中推动着油画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展览第一部分“夕阳望坡”主要表现武永年作品中陕北风景、民俗风情等

武永年的代表作《信天游》(中)在20世纪中国油画史上颇具影响力

武永年 《信天游》 布面油画 270×179 cm 1963

平常的生活场景和质朴的劳动人民形象是武永年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形象

武永年 《上街》 布面油画 58×78cm 1993

  展览第一部分“夕阳望坡”主要表现武永年作品中陕北风景、民俗风情等,描绘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和质朴的劳动人民形象,《信天游》《老镇集市》《赶灵性》等,皆是如此。第二部分“教学相长”则聚焦其人体作品,主要包括色彩教学习作及素描作品等,体现武永年在油画教学上的贡献。第三部分“岁月回顾”呈现了武永年的人物肖像作品、纸版画及风景类作品,总结武永年作品娴熟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展览第二部分“教学相长”以素描、油画、文献等资料体现武永年在油画教学上的贡献

展览展出了武永年作品的出版纪录

武永年 《老人体》 素描 120×80cm 1984

武永年在教学中创作了许多人体素描作品,图为其60年代初的三件人体素描

武永年 《莫里哀》 素描 63×48cm 1955

  吴为山馆长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本次展出的武永年先生的作品,是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继司徒乔、胡善馀、罗尔纯、马常利、闻立鹏、谌北新等之后的又一位油画家作品展。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在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发展的历程中,各美其美,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价值。武永年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教。长期以来,在教学与创作的双重实践中,艺术水平与人生境界不断提高。‘追求色彩的味道’是建构他艺术语言的重要元素,‘极尽全力来表现自己心中对色彩的一种理解’是他作品得以耐人寻味的因素。当然,其作品深层的魅力,更在于他对西北大地倾注的真挚的爱。这种爱,使得空气充满温润,使得土地散发着油香,使得西北汉子具有无穷的力量……”

展览第三部分“岁月回顾”总结了武永年娴熟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组武永年的人体油画创作

武永年 《春风又绿南泥湾》 布面油画 180×104cm 1978

武永年《女人体背影》布面油画86x57cm 1993年

武永年《两个倔老头》布面油画 61x80cm 2006年

  展览举办之际,武永年先生慷慨地将《信天游》等24幅代表作品捐献国家,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其1954年完成的毕业创作,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信天游》,还包括《上街》等生活题材的油画作品和《关中老农》《穿羊皮袄老人像》等人物肖像类作品。此次捐赠的24件油画作品,不仅丰富了国家美术收藏,同时也为人们留下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们将汇入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宝库,供后世研究与欣赏。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2、6号展厅,将持续至2017年5月2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技与道的互递共进”: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季启动||上一篇:“丝路-敦煌壁画精品艺术展”走进联合国 西安艺术家为代表的四幅长卷成为亮点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