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刚个展“穿越不可承受之轻”展览现场
2017年5月27日,博而励画廊推出了唐平刚个展“穿越不可承受之轻”,这是一位从85时期就坚持抽象创作的艺术家,却至今鲜少被人知道。唐平刚在“星星”及“无名”画会时期开始活跃,但一直坚持独立创作,远离各个当代艺术的圈子。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做过展览,也没有市场的推广,一直到他2014年因病去世。
艺术家马可鲁(右)在唐平刚个展现场
艺术家王鲁炎(左一)、张伟(中)在唐平刚展览现场
博而励画廊的此次个展可以说是第一次全面而深入地回顾艺术家唐平刚的整个创作生涯,重点聚焦于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创作的抽象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但体现了艺术家借由视觉表达手段表现潜意识的不懈探索,也映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在这迅速发展中对现代性的不断求索。同时,展览将呈现出唐平刚这位极富天赋和开创精神的艺术家,在当时北京艺术界极度缺乏艺术形式的大胆实验的氛围下,敏锐而坚定地开创出的极富个人特征的独特艺术语言。
唐平刚个展现场
艺术家马可鲁是唐平刚几十年的朋友,在展览开幕这天,他感慨到:“今天下午798的博而励画廊他(唐平刚)的个展开幕,他平生最气派的一个展览,怕是他生前做梦也不曾想能在如此干净简约,如此完美的空间与光线下摆作品给世人看,许多多年封存的作品也经过了画廊的专业清理修复,件件都完好如初。但他没能等到这一天。”
唐平刚个展现场 一层展厅展出作品
马可鲁还回忆了80年代唐平刚举办的一次个展的情形:“记不清1986还是1987年,他租了当时北京仅有的几个艺术展厅之一,北京西单音乐厅楼上的展厅做个展,画都挂了起来,画展下午开幕,午后便被通知展览要被取消,音乐厅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上级来查消防不过关,其实通知是来自国~安,当时我们称作十三处的。他赖着不想撤,我们几个考虑到作品的安全,三下五除二帮他生生的摘下作品,装进一部车里拉走了。当然这对我们大家都不是第一次了,因为画抽象画的当时被认为是危险分子的。”
唐平刚个展现场 二层展厅展出作品
唐平刚在朋友眼中的印象是:个头小,但却很活跃,喜爱说话。这一性格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在他抽象作品里,没有那个时代大多数艺术家画面中的压抑感,而是深受米罗、康定斯基等人的影响,画面里充满了跳动的色彩与线条。
Tang Pinggang,Untitled, 1990, oil on canvas, 74.5x89.5cm
Tang Pinggang,Untitled, 1987, oil on canvas, 75x90cm_
Tang Pinggang, Untitled, 1987, oil on canvas, 75x89cm
除了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家,他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还曾经参演张元导演的影片《北京杂种》,在里面出演了一个小角色,本色演绎了其自身的生活处境——身处主流世界的外围,顽抗得坚守着自己的意愿。他还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曾于1985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黑色的旅行》。他用多元的身份实践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也许并不成功,却感人至深。
唐平刚个展展出作品
此次展览是博而励画廊对呈现“前85新潮”的“非官方艺术”的持续关注,并将本次展览作为一个个案研究呈现,从而进一步探索这一时期里未能获得中国当代艺术论述认可的艺术实践活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唐平刚,博而励画廊,马可鲁唐平刚 博而励画廊 马可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