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超越作为容器的身体 吴凡个展“容身”开幕

编辑:刘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前方艺术空间“容身——吴凡个人作品展”外景

  2017年6月18日,“容身——吴凡个人作品展”在798艺术区前方艺术空间开幕,刘礼宾担任策展人,呈现了艺术家结合雕塑、行为和影像的新作“容身”系列作品。

出生于1994年的艺术家吴凡目前就读于罗德岛艺术设计学院

  今年23岁的吴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2014年毕业于央美附中,目前就读于罗德岛艺术设计学院。本次展览虽然是她的首次个展,但从小浸淫于艺术圈的吴凡对此并不陌生。在谈到“容身”系列的创作和展陈想法时,吴凡表示:“容器是中国陶瓷文化千百年来的载体,再精美的陶瓷也逃不开一个器字。所以我以陶瓷的容器身份作为载体,将容器的容和器有意识地分离再组合,自由的生长其内在的空间,以堕落的无序方式呈现一种对比关系。”

在新作“容身”中,吴凡将陶瓷、行为和摄影融合,呈现出一种对比关系

  吴凡口中的对比关系,直观地表现在展览中雕塑和宝丽来摄影在质感和情绪的碰撞上。陶瓷作品原始粗矿,尽可能的还原石和沙的本身质感中;而单幅的黑白照片中裸体的人物摩挲着粗粒的陶瓷,通过身体某种意义上的容器属性,更加强了这种组合的延伸感。

  

《桎·梏》陶泥、宝丽来相纸 34.5x13x22cm 2017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表示,90后的新锐艺术家非常敢于打破既有的艺术框架,吴凡将材料看成过程,她的作品虽然运用了大量的陶艺元素,但出发点与传统完全不同,不拘泥于材料本身,而是从更大的视野出发。吴凡作为一个在读的学生,能做到这样的深度思考,真正是后生可畏。

《生·息》陶泥、宝丽来相纸 43.5x20x24cm 2017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刘礼宾谈到了“容身”的策展初衷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对吴凡的作品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在我看来,吴凡的作品可能凝聚了她三方面的认知与感受:其一,是她对‘物物相生’制作方法的沉迷。盘泥条类似中国画的画线条,笔笔相生。尽管在最后作品中看不到泥条的存在,但泥面的有机弧线明显留存了她对线条走势经营的过程。其二,是她对‘有机世界’的沉迷。这在很多女性艺术家身上都有所体现,比如奥基弗。不过后者用的是色彩和画笔,吴凡用的是陶泥。其三,通过拍摄裸体模特和陶器的组合照片,‘身体’的曲线面体与陶器的曲线面体形成呼应关系。这里面暗含着两个层面的深意:一方面,作为容器的陶器和作为‘皮囊’的身体,本来就有‘容纳’的相通性;另一方面,吴凡通过摄影作品的意象折射出人在现实社会的境遇。”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破·茧》黄泥、陶泥、宝丽来相纸 16x15.5x20.5cm/37x22.5x27cm 2017

展厅上方还同时播放着陶瓷和行为拍摄过程中的影像

裸体模特和陶器的组合影像

偏厅同时投放了几组裸体模特和陶器互动的影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容身容身
下一篇:顾潜馨顾炫父子首度携手办展:梅景传韵展现“文心造化”||上一篇: “销声觅迹”展开幕 在商场里展现一群年轻艺术家羞于启齿的身体行为……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