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17年7月1日下午4时,“现在的未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16,2017春季媒体艺术课程学生展在杨画廊开幕,展览呈现了敖燕茜,包婉依,陈传龙,陈洛钧,陈希鑫,陈胄,程毕迪斯,成思远,迟世林,邓林浩,杜亚平,范嘉宝,范学超,冯浩祯,高凤艳,高美琳,郭鹿鸣,贺子珂,侯德华,胡容源,黄成,雷鸣,雷震,李洪标,李有杰,蒋文勇,今童,金宵,靳阳,刘明仪,刘行,刘忠浩,卢明,罗爽,罗宇威,曲训,宋紫薇,孙宇,王倜,王莹,魏弋川,吴嘉文,吴天,吴亚哲,熊莉雯,许馨文,徐仲伯,杨琪磊,杨世业,袁晓萌,岳向辉,张恺涵,张永基,赵娟,赵嫣然,郑国荣,朱正雯等艺术家(组)的媒体艺术作品。
展览座谈现场
展览现场观众在体验作品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尕策划,据张尕介绍,本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16,2017春季媒体艺术课程的学生习作展。实验艺术学院在“未来媒体艺术”这一专业方向的框架下,开设了本科“媒体艺术解读与体验”以及研究生“媒体艺术专题”的必修课程,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学生介绍媒体艺术。
“侵入脑干计划”现场表演,有一股浓浓的死亡重金属摇滚乐的味道
“侵入脑干计划”现场
“侵入脑干计划”现场
媒体艺术他表示,课程在梳理了作为西方前卫(实验)艺术之肇始者的媒体艺术的历史脉搏以及其从模拟媒介到数字媒介的演进,从其拓展身体之各种感官体验到对生态环境的新的想象的同时,也对主流当代艺术固化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批评逻辑,以及其后现代主义主体间性的伦理基础提出质疑,从而将对媒体艺术的理解建立在以包括人,物,器在内的多重主体的实现为诉求的后人本主义语境下,提出以蕴含在互为客体之氛围的“在场”(presence)的体验,“自生”(autopoiesis),及“能动”(agency)作为艺术实践之新观念之可能。
现场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中间的晶体是一个眼球,里面有一只眼睛会随机的观看看作品的观众
展览呈现作品
展览呈现作品
这也是一件互动装置,现场放置有麦克风,当人们拿起麦克风发出声音的时候,墙上面的激光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声音装置,通过收集水低落的声音,将之合成成音乐播放出来
小机器人
家居中的像动物一样的东西,当观众靠近时会动
现场称呈现作品
现场称呈现作品
现场称呈现作品
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作品,课堂讨论以及写作训练,并结合专题讲座和技术工作坊,学生们了解到媒体艺术之于当代经验的关键意义所在,并初步掌握了其形式语言。
“现在的未来”所展示的是这两个课程中部份学生的小组或个人作品。对于大多参展者来说,这是他们首次接触电路板和焊接台,亦或是他们头一回书写程序。然而他们的创作冲动则显而易见。作品从运用各种传感器激活切身体验的交互装置,到以脑机接口(BCI)技术强化的戏剧感;从非传统模式展开的VR和AR的叙事,到运用磁流体及其他炼金术式的原料引发声场与视觉形态,以及对于机器人表演的暗示,多有涉猎。这些作品表达了诡异的遐想,有时也显露出些许异想天开的纯真,他们展示出对现实的真谛质询之大胆的好奇并勇于挑战熟套。如果“未来媒体艺术”指的是明天的艺术门类,那么未来就在当下得以承诺。
这件作品也与声音有关,地板下面有收声装置,当观众走在上面时,声音会反馈到四周
现场称呈现作品
现场称呈现作品
现场称呈现作品
现场称呈现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7月30日,之后将于今年秋季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媒体艺术,杨画廊媒体艺术 杨画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