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为当代写意油画发展“寻真道” 2017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开幕

编辑:欧宝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寻真道——2017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开幕现场

  2017年7月20日,“寻真道——2017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在广州二沙岛晴波路岭南会展览馆开幕,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吴杨波担任学术主持,东涞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叶光华策展。参展艺术家包括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中的14位成员:赖征云、杨尧、李金明、梁欣基、唐柳、方声涛、陈子雄、黄剑波、吴锐鸿、廖学军、薛军、刘文伟12位主席团成员及包泽伟、汤垚2位专家委员会委员,作品从多个维度展示14位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及部分主题创作,呈现艺术家对物象的感情抒发与提炼升华。

  吴杨波谈到,本次广东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就是学会核心成员在低调蛰伏一年多后的阶段性回顾,其意义在于:懂行的人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窥探到这一实力已然不容小觑的团体的最新状态。这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手眼和脑,重塑了自然、画布和自身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广州东涞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艺术总监叶光华亦认为,本展览意义在于促进写意油画学术交流,分享心得,期在写意油画这条“寻真道”上,共同探讨当代写意油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将“写意中国”的精神延拓下去。

  此次展览将展至2017年7月31日。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吴杨波致辞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尧致辞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广州东涞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艺术总监叶光华致辞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尧,江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常务副主席吴锐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油画雕塑院画家及研究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汤垚,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珠海画院秘书长刘文伟上台共敲响铜锣,以庆祝展览开幕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缘何“平地而起”?

  在当下艺术生态的种种现状看来,吴杨波觉得“写意油画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不我待。”他认为21世纪壹零年代的中国正需要一种接通传统、西方文明和当下现实三者的艺术形式,写意油画躬逢盛事、适逢其时。从何处开始呢?——南中国有一群写意油画的实践者,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默默耕耘多年,成果斐然;因感念写意油画道路的曲折与艰难,他们决定组织写意油画学会,抱团取暖。

  2016年1月24日,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尧的带领下,写意油画学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短短十七个月时间内,写生、交流、培训、基地、展览……学会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写意油画的名称也已经被珠三角地区的公众所熟知。

  杨尧说,“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期望建立这样一个油画艺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油画家、学者、专家、新闻媒体、艺术机构、画廊;政界、企业界、商界以及其他各界人士都能相互尊重和包容,相互了解和支持,相互学习和吸收,互利共赢和谐共享。我们的学术取向是,建设中国写意油画学派;我们的工作方法是,学会+艺术中心、画廊企业家、收藏家相结合的模式……此次展览在省城亮相,显现了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寻真道——2017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展览现场

“寻真道——2017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学术研究会“写意的生成”

如何谈“写意油画”中的“写意精神”?

  作为较早在国内明确提出“写意精神”概念的写意油画学术团体,叶光华认为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成员是一批“有艺术个性,有人文品质,有创作才能,有发展潜力,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油画优秀人才。学会成员则是一群学会以共同交流,集体研究,独立创作的方式进行,既分又合,既独立又共鸣。”

  “写意是技法风貌,更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指向。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写生实践,学会的每位成员都重视对物象、色彩、意境等绘画基本原理的研究与操练。通过真诚的观察体验与忘我的投入,对写意油画艺术的表现特性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才华、多年积累的经验得到更好的释放。”叶光华说。

  而吴杨波也对“写意”提出一种精准的比如。他说,“写意太难!不因为你是著名艺术家、有着丰富的艺术经验就一定能画好写意了——每一次写意,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挣扎、外部世界的纠结以及对那块白得刺眼的画布永远的不满意。对于陈腐的沙龙绘画和观念先行的现当代艺术来说,写意是日渐僵硬的当下艺术的解毒剂。”

  以下为吴杨波对此次参展艺术家的写意创作解读:

赖征云《苗岭春色》90x13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本次参展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赖征云先生,是位‘70后’(年过七十),半个世纪前就已在美术史留名;但他抱着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坚持探索,新近的作品色彩温润、笔法老辣,颇有油画“大写意”的风范。”

杨尧《湿地》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杨尧先生是学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公认的在中国写意油画领域践行多年的重要艺术家。本次展出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创作等。这些作品释放出这样的重要信息:写意油画绝不会被题材和品类所局限,其核心价值在于其思想性的实践活动。”

李金明《月夜塞纳河》60x8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李金明也是一位广东画坛的宿将,他爽利的画风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画坛叱咤风云。铅华散尽,如今的新作酣畅淋漓依旧,但多了几分老辣深沉和生拙之象,体现出艺术家的谨慎和严谨:对于写意油画这个全新的事业,艺术家愿全力以赴。”

吴锐鸿《池塘》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吴锐鸿画面中不动声色的抒情体现出的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宽厚和辽阔。艺术家总能找到自然界的黑白反差,然后以此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秩序,有节奏且韧性十足。”

唐柳《古劳晚霞》50x6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唐柳的眼光天生带有诗性。在那些关于山坡和草地、夕阳和电线杆的描绘中,艺术家的视线总是不断地从一物跳到另一物,盘亘再三、反复吟咏。于是平凡的自然,成为艺术家心中的风景。”

刘文伟《高原九月》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刘文伟的写生作品不像是写生。那些没有色感的光线,那些有着清晰边缘线的风景,无一不透露出这是某人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是的,某些时刻我们的内心确实闪过这样的念头:自然是否能为我停留片刻,让我仔细看清每样事物。”

廖学军《意会山川·燃春》 160x12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廖学军的作品从自然和写意中国画构建的第二自然中汲取灵感。不拘一格的构图和浓烈的色彩表达,使得画面既厚重又轻灵,既大气磅礴又细腻周到,体现出一种个人特有的奇特魅力。”

梁欣基《春雨》120x11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梁欣基的艺术技巧炉火纯青,但艺术家显然不以此为鹄的,在细腻地表达珠三角腹地温润的空气下清新的乡野风光之外,艺术家开始尝试更为大胆直率的表达方式,以期达到‘物我相融’的超然境界。”

黄剑波《清流》100x82cm 油粉画 2009年

  “黄剑波受到新印象主义(点彩派)的影响很深,这并不仅仅表现在画面细碎的色点和色线的交织,更表现在对作品中空气感的极端追求上。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黄剑波的作品,不可见的空气才是其唯一的母题。他的近作,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

方声涛《山寨组画一》38x53cm 布面油画 1983年

  “方声涛将黑色边缘线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这种来自于中国画的线面结合的赋形技巧和西方尽量尊重客观对象、取消边线的思路南辕北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说,两者完全没有差别。适合的光感与色感、细腻周详的造型,使得艺术家的作品拥有某种独特的气质。”

陈子雄《戴帽的少女》66x59cm 布面油画 2012年

  “陈子雄喜欢赋予物象饱满的造型感。这种饱满之感又往往和作品中出现的姣好面容、愉悦笑脸、优雅风景有关,呈现出艺术家内心世界对自然界的过滤和主动选择。陈子雄的作品‘讨喜’,但这种‘讨喜’既不是图像学寓意上的,也不是主题带来的,而是在写意过程中自然而然发展的结果。”

薛军《生财图》50x4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薛军的作品正在从造像转向赋像。早年的艺术家是写实油画高手,无论多么复杂的造型都能摆弄的清清楚楚。但艺术家的心里藏着另一个自我,那是一个从中国传统中走出的儒家气质的‘自我’。凡景语皆心语,作为写实油画的反题,薛军开始逐渐摆脱造型的拖累,在写意中发现自我的真正居所。”

包泽伟《易北河的左岸》50×6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包泽伟是色彩的优秀歌手。那金秋的树叶、湛蓝的透明天空和纯净的湖水,总是折射出艺术家那舒朗的内心境界。色彩感是油画在写生时特有的语言,自然界不存在和谐的色彩,心灵同样也没有;只有当有准备的心灵面对自然时,色彩感才会在画布上即兴生成。包泽伟深得其三昧。”

汤垚《兰花》80x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汤垚的作品很‘野’,他的作品的完整度,几乎与他脱离对象的程度成正比:越是‘得意忘形’,就离真正的艺术世界近。于是我们便看到越来越多他的‘野性’流露,在看似‘不讲道理’的笔触背后,心灵世界正悄悄和物质世界合二为一。”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东涞艺术中心,寻真道,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东涞艺术中心 寻真道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
下一篇:星河湾・宝库艺术空间落成 马未都策开幕展||上一篇:20世纪湖北工艺美术样本:张朗作品与文献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