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张守智教授致辞
2017年7月20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代瓷器捐赠收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收藏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企业的作品,参与此次展览和捐赠的有全国19位陶瓷艺术师及9家企业。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吕晓庄,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王辉,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忠奇,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主任荆志忠等近200位嘉宾出席了捐赠收藏仪式。并向这次作品入选捐赠的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企业颁发了证书。
嘉宾合影
在捐赠收藏仪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博物馆是造就我国新时期陶瓷大师的服务平台,“国家平台成就国家品牌”,希望此次收藏和展览能激励各窑口工艺师们在技艺上更上层楼,带动我国民族陶瓷品牌走向世界;也诚望广大观众能够通过此次展览,得到陶瓷艺术美的享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陶瓷艺术民族品牌的自信心。
以张守智教授和吕晓庄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陶瓷人是新中国陶瓷恢复和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张守智教授是多家生产企业的艺术顾问,并担任多数国宴瓷的总设计师和艺术指导,他以耄耋之年还一直在为我国陶瓷事业奔走,并与国家博物馆一齐策划了当代瓷器的捐赠收藏活动以及当代陶瓷收藏展。
展览现场
国家博物馆对于当代瓷器的收藏,一直秉持在扎实的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希望作者努力钻研传统技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成长在传统的土壤之上,这是时代对每位有才华的传承人提出的很高要求。这次国博捐赠收藏展既是对创作捐赠者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创作者再创佳作的期待。
据悉该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展出12天,持续至7月30日。
展览现场
中国是陶瓷的国度,唐五代和宋元时期,我国瓷器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东南亚、日本、朝鲜、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明清时期,瓷器开始直接出口欧洲,为当时欧洲的王公贵胄所追捧和宝爱。中国瓷器对世界多个地区的经济形态、技术进步、生活消费方式及文化艺术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展览现场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近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陶瓷大国地位却每况愈下,陶瓷产业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生产状态,更缺少世界影响力的陶瓷品牌。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窑口相继建立国营厂恢复生产,承担了许多国瓷生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民营陶瓷企业接过接力棒,在陶瓷产业化和新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优秀成果。近几年多家企业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几次国宴瓷的设计生产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用陶瓷设计从模仿西方,逐渐转向从中国传统题材、装饰、器形和材料中找出路并不断取得突破。近几年多家企业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几次国宴瓷的设计生产任务,是靠自身相对过硬的工艺技术水平,更得益于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艺术瓷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宋代名窑相继恢复,在产区逐步建立起一支以考古和科研为基础,以恢复传统技艺为核心的制瓷队伍,其中的佼佼者如均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慷慨捐赠过作品。
仿定窑孩儿枕 陈文增 2014年
玉钧玺 王现峰 2014年
炉钧三羊开泰 卢鹏飞 2012年
仿官窑青釉簋 何浩庄 2016年
附:
向国家博物馆慷慨捐赠的陶瓷艺术大师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钧窑的中国钧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钧瓷技艺传承人王金合先生,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自军先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钧窑第六代传人卢三先生,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钧瓷工艺大师王现锋先生,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建伟先生,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孙军先生,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向阳先生,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温红远先生,卢钧窑第七代传人卢鹏飞先生,汝窑的烧制大师张亚杰先生,官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宋官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何浩庄先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何世忠先生,龙泉市官窑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G20杭州峰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评审专家赖建平先生,定窑的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庞永辉先生,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薛行嶙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焕唯一共同收入门下的弟子韩庆芳女士,潮州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林礼腾先生。
参加这次展览和捐赠的企业有: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浙江楠宋瓷业有限公司、浙江龙泉半闲堂、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佳美丽家陶瓷有限公司、白家大院饮食文化传播公司。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代陶瓷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代陶瓷捐赠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