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杨千、苍鑫双个展三亚开幕 呈现60年代艺术家图像进化史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左起:策展人Kenna、<a href=http://www.sinology.cn/mess/w18yish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艺术</a>家苍鑫、出品人王赫、艺术家杨千、策展人郑闻、艺海棠副总李文君

左起:策展人Kenna、艺术家苍鑫、出品人王赫、艺术家杨千、策展人郑闻、艺海棠副总经理李文君

  2017年7月28日下午4时,《迹象:杨千个展》和《原型:苍鑫个展》在三亚当代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的出品人王赫,策展人郑闻和Kenna,展出了杨千的“碎片系列”“行走系列“等装置、绘画作品共17件,苍鑫《暗意识》绘画系列,以《奇花异草》命名的装置雕塑系列和其他机械装置作品共44件。

  杨千和苍鑫的创作分别从两个方向阐释了中国当代艺术,他们的思想不同、背景不同、境遇不同颇能够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为什么杨千和苍鑫一起举办双个展,策展人郑闻谈到,两位成名很早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他学生时代很喜欢的艺术家,在他们几十年的当代艺术艺术创作历程中,两位都没有重复自己的图像,几乎都是每五年会有一个变化,这个变化的探索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图像嬗变史、图像进化史,或者图像发展史,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窥宏大时代的媒介不断演进的面貌,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

左:艺海棠副总李文君  右:出品人王赫

左:艺海棠副总经理李文君  右:出品人王赫

  随着艺术品市场和生态崛起,中国当代艺术中心集中在北上广和香港,近几年中国各区域经济逐渐走向多元发展态势,新的艺术中心在崛起,三亚提供了一个案例,三亚艺海棠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出品人王赫认为,三亚当代艺术馆很荣幸能够举办杨千与苍鑫两位艺术家的个展,这次展览是继《天外天——国际当代艺术群展》之后的当代艺术家个展,在2020年艺术馆开馆之前,都会陆续举办系列的当代艺术展览。希望未来的三亚能成为一个和和戛纳、迈阿密一样,成为一个国际文化精品城市。

  策展人kenna 谈到:“此次展览学术很重要,从三亚当代艺术馆未来的脉络来选择艺术家及其作品。苍鑫的‘奇花异草’和‘暗意识’中都是与海洋有关系的作品,仿佛天生为三亚而创作,杨千的‘行走’系列中灯光、电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可观看性,让三亚的观众能够感受当代艺术的魅力。最后也要感谢三亚当代艺术馆能有这么专业的团队,国际化的场地来呈现本次的作品,这对三亚的当代艺术是一次重要的推动。”

  杨千:多形态持续记录时代生活特征

  杨千是一直和时代最鲜明特征保持紧密联系互动的当代艺术家,《迹象》是他在海南的第一个个展,参展作品《碎片系列》和《行走系列》紧贴时代特征,展示了个人身份转换、微博文化、和健身热潮等,将这些重要时代特征用不同方式材质效果来展示。他最为擅长的绘画,此时的绘画已不同于彼时的绘画,彼时的绘画是用画笔通过写实的方式描绘出那个时代的故事,此时的绘画用的是电动装置、社交网络、互联网与霓虹灯等各种手段或者材质,杨千还是孜孜以求地表达着他的审美倾向。

艺术家杨千

艺术家杨千

迹象:杨千个展_展览现场

迹象:杨千个展_展览现场

迹象:杨千个展_展览现场

迹象:杨千个展_展览现场

  也不记得走路、跑步什么时候成为中国人健身热潮中的基本动作了,很多人每天都会用各种运动软件来督促、展示,甚至是炫耀自己的步数和运动轨迹,展示自己多么热爱健康,当朋友圈里以晒步数、运动轨迹成为一个时代印记的时候,这次展览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是杨千在2014-2017年中的《行走系列》,是艺术家借用已经普及化的智能手机,以一个纪录运动路线的“咕咚app”纪录自己步行的轨迹。艺术家或预设或随机的在全世界不同的地理空间行走,用肉身在卫星地图上留下人的轨迹。回到工作室后,他用绘画重新描绘二维地图,并用霓虹灯、光纤灯带勾勒出行进的路线——时而抽象时而具象。发光轨迹与地图绘画通过构图上的精心安排、色彩材质上的对比,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策展人郑闻认为,从作品中映照出的是杨千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美学倾向,不同的作品呈现出神秘、冷艳、浪漫、温暖的不同气质,也传递出艺术家在不同时空中抒发的微妙情感。

 《行走-曾家寨子-大树》,光纤灯带、油画和综合材料于帆布,150×200cm,2016

《行走-曾家寨子-大树》,光纤灯带、油画和综合材料于帆布,150×200cm,2016

《行走 No16 巴黎郊外》,光纤灯带、油画和综合材料于帆布,110×150cm ,2015

《行走 No16 巴黎郊外》,光纤灯带、油画和综合材料于帆布,110×150cm ,2015

  “行走系列”发生在紫禁城、巴黎郊外、中南海、黄浦江、瓯江、未知岛屿、无人海域等任何他到达的地方。这个系列中的有一件叫做《曾家寨子》,这个作品在抽象的树状人类学地图中,他用影像和图像复苏了对于家族的记忆。策展人郑闻告诉雅昌艺术网说,所有的这些地貌和轨迹在杨千作品里相遇,形成了在心理感知、人文地理、图像叙事等各个系统之间的一个临界区域,我将它暂且称之为一种“迹象”的存在。

《向黄公望致敬no2》,杂志纸屑于亚麻布,90×200cm,2012

《向黄公望致敬no2》,杂志纸屑于亚麻布,90×200cm,2012

更多杨千作品请点击:“迹象”杨千个展

  “碎片系列”杨千将报刊杂志扔进碎纸机打成碎片,再新组合成迥异的图像,本次展览展出的《向黄公望致敬》等几幅向传统山水致敬的综合绘画作品,正是来自这一创作方式,将现成品与经典图像之间进行着复制与灵光、消费与经典、速朽与永恒的巧妙转换。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苍鑫,杨千,三亚当代艺术馆苍鑫 杨千 三亚当代艺术馆
下一篇:玛格南图片社创立70周年 中国纪念活动即将启动||上一篇:“青藤有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推广工程第一回作品展亮相天津美术馆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