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发布会现场
2017年9月22日,第九届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在俄罗斯海参崴国家美术馆开幕。艺术家张羽应邀参加本次海参崴双年展,展出其作品《上水2017922》。本次双年展主题为“游戏规则”,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港口城市的艺术家,带来他们关于“港口形态学、竞争和规则”的观察、思考和解决方案。
俄罗斯的海参崴(又名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说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正是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让海参崴的整座城市弥漫着自然生态的气息,而海参崴国际双年展的举办则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质。海参崴国际双年展围绕“海洋、生命、人类、社会”等世界关注并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通过邀请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展览主题的探讨和交流,以形态多样、语言丰富的艺术作品诠释自己的艺术态度和创作理念。本次在俄罗斯海参崴国家美术馆举办的第九届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主题为“游戏规则”。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和竞争,大到国家、民族范围,小到两个人之间。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曾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揭示竞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人口越集中的地方竞争越激烈,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竞争交织出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港口城市。
《上水2017922》作品创作现场
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港口城市应该说是人们扬帆远航的起点,是探索和发现外面更广阔的新世界之门户,运送来自世界各地财富和战利品的通道,是全球财富的聚集地、冒险家的乐园和竞赛场。通过港口城市向外进行的远征和探险,让人类竞争的战场扩大到全世界,而不是原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在这场航海远征的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竞争的惨烈程度以及竞争的全部要素、手段和方式,其奠定了今日世界的全球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也把人类拖入了世界级竞争的时代。本次海参崴双年展主项目策展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管项苙苹表示,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的冲突和竞争不断涌现;同时,冲突随即又会促成新的限制性的必要规则。与竞争一样,规则、节制、自我控制的观念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次的海参崴双年展,就邀请了几位来自不同国家港口城市的艺术家,带来他们关于“港口形态学、竞争和规则”的观察、思考和解决方案。
《上水2017922》作品创作现场
受邀参加本次海参崴双年展的艺术家,包括伊利亚与艾米莉亚·卡巴科夫(俄国/美国)、Olga Kisseleva(俄国/法国))、张羽(中国)、王绍强(中国)Sonia Leimer(意大利)、BOO Jihyun(韩国)、吴珏辉(中国)、Takekawa Nobuwaki(日本)和Fito Segrera(美国)。他们选择形态各异的呈现方式,尽情表述自己对于人类的竞争本能和游戏规则的立场和态度。卡巴科夫和伊米莉亚借由苹果给观众导演了一出争夺“大戏”,作品让观众看到人性之复杂,发现随着技术、观念和认知水平的改变规则也必将随之而变。Olga Kisseleva的作品表现人类对于北极的争夺,她讨论了由瓜分世界的新方法所导致的冲突和紧张局势,尤其是她的互动项目深入考察了反映出北极现状的冲突。张羽通过整齐排列的白瓷碗阵列约束穿行其间的观众的行为举止,从而表达人和碗之间的社会性互动,还表现出碗、水和自然之间的循环对话关系。Sonia通过重访前苏联的核武器、太空旅行、原子破冰船等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探讨军备竞赛和世界争霸赛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海洋污染和环境污染等未来世界的新问题。BOO则利用废弃的渔灯和海盐(结晶的海水)制造了关于大海的诗意而忧伤的装置。吴珏辉制造了数字领域的一次宇宙大爆炸,以诠释在数字化时代下,世界一切都可以变成算法和数学,这也包括人本身。
艺术家张羽的作品《上水2017922》呈现于海参崴原军事基地13号炮台。张羽是这样解读作品的:“首先我认为,海参崴13号炮台是一个特殊的语境,特殊的空间关系。实施‘上水’作品的炮台其正前方是日本海,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岛。日本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此攻战海参崴。于是,俄国于1911年在海参崴建立13号炮台。显然,这个炮台的建立就是为了防御侵略者,保为祖国及人民安全的需要。”
当张羽选择在海参崴原军事基地13号炮台完成该作品,并将在中国山西应县制造的万只白色罗汉碗运抵海参崴时,其历史背景与现实之间便构成了一种新的关系。而“上水”作品的表达方式正如他在五台山“上水”时所言,“上水”并不完全在于上水本身,而在于与其语境的关系所构成的关联所实现的表达所指……
水,既是自然万物的根本,也就是生命的根本,当然也就是世界的根本。将生命的根本的水作为一种“上水”的行为方式,那么在13号炮台前所呈现的这种行为方式,显然构成的是一种礼仪方式,即一种追求人类向往友善与和谐的美好方式。
张羽认为:“上水”是一种自然世界的循环关系,具有其本来的规则,是不可违背的生命原则。
“我们当然更明白人类世界的和平要通过规则去实现互相尊重,但我觉得未来世界的人类相处,更需要扩散人性中的本善以及人性中的爱。爱才是通往美好世界的大门……很显然13号炮台前的“上水”作品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对规则的重新思考及对世界和平所持的一种态度。于是,“上水”中的善与爱才是人类世界和平相处的大道……”张羽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张羽,上水,第九届俄罗斯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展览 张羽 上水 第九届俄罗斯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