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当我们严肃地讨论水墨时,“合:融汇与变通”带给我们的视野和维度是什么?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当下以水墨之名的展览很多,水墨的社会文化生态也非常好,但这并不能够取代水墨艺术本身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在既有的水墨创作格局上有新的推进,甚至触动水墨艺术家在这个领域大胆地尝试而并非局限于简单的重复劳动,这是我们希望在‘武汉水墨双年展’的机制和平台上能够严肃讨论的话题。”

——王春辰

  2017年10月20日,“合:融汇与变通”在武汉美术馆开幕,开启“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的第四个单元展。最后一个展览单元的启动,也串联起这场自2017年6月开始的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的“启承转合”。

“合:融汇与变通”嘉宾合影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致辞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致辞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国际学术论坛学术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术史论教授沈揆一致辞

  在开幕式上,“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介绍说,“墨攻:2017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是武汉美术馆2017年创设的学术品牌展。本届武汉双年展围绕着主题“墨攻”,在历时近半年的展期中,本届双年展以“启”、“承”、“转”、“合”四个单元展,两个平行展、一个论坛以及展览开放期间相关公教活动,力图揭示“揭示水墨作为中国这种悠久历史的绘画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显示水墨作为艺术形式的来源、承续、转换和发展至今的综合之势”。

艺术家丘挺致辞

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吕兵宣布展览开幕

  正像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发生、发展、低谷、高潮的不同阶段,水墨也有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过去的水墨就没有今天的水墨。但是樊枫在介绍“墨攻:2017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的缘起背景时亦表示:“另一方面,水墨有自己独立的美学价值体系、历史发展脉络,‘武汉水墨双年展’正是在这样的维度中,以启、承、转、合的脉络想当下的艺术家揭示水墨艺术的古往今来”。

  在本次展览中,单元策展人王春辰选择了边凯、冰逸、蔡广斌、杜觉民、杭春晖、侯拙吾、黄敏、姬子、贾又福、姜吉安、金泽友那(日)、李广明、李惠昌、刘庆和、吕云所、马军、秋麦(美)、丘挺、申暎浩(韩)、瓦伦西亚(西)、王川、王满晟、王晓辉、杨诘苍、伊瑞(捷克)、张洪、张培林、张羽、周韶华、朱岚等20余位艺术家,展示“宏阔与昂扬的当代文化姿态,对水墨的要求和把握以其历史脉系为核心,以作为艺术家的抱负来回应和接受时代的挑战。”

   单元展“启”以点代面、以部分说明整体地揭示了当下水墨与过去水墨的强烈关系;“承”选取了吴昌硕的作品来说明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生巨大转变之际,艺术家在艺术语言、自我认知上的转变,在原有基础上的积极转型和对新时代的开拓;单元展“转”是在我们整个社会景观改变的当下,城市对人视觉经验、情感体验的深刻影响在水墨艺术上的渗透,形成了水墨艺术在原有美学体系上发展出来的另一个维度。

    自以上三个单元展延续下来,在王春辰看来,单元展“合”呈现的是水墨艺术的新姿态、新趋向,“它体现的是这些艺术家水墨视野的状态”。“艺术家回到真实的水墨,回到真正与人的存在有关的水墨,人成为水墨创作的最高境界要求。既汇集经典的东西,又能够吸收与改变,形成‘合’的概念”。

“合:融汇与变通”展览现场

  “大开大合”、“人物风骨”、“北宗再造”、“空间-物质”、“国际化”、“古法新意”以及“20世纪以来水墨批评谱系考”7个部分在今天的文化语境里,“像其他所有的艺术一样提出可能性问题,显示出新时代的趋向”。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水墨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 武汉美术馆 水墨
下一篇:2017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时代美术馆开幕||上一篇:以古法技艺对话当代审美 “经纬 缂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即将揭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