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董小庄“艺会五洲”国际艺术活动拉开帷幕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我/们?——6位国际艺术家“艺会五洲”文献展媒体见面会现场

  2017年10月20日下午2点,我/们?——6位国际艺术家“艺会五洲”文献展媒体见面会在成都IFS言几又召开。艺术家董小庄(中国成都),马丁 Martin  R • Baeyens(比利时),埃米利奥 Emilio  Carrasco  Gutierrez(墨西哥),托尼·苏格特 Tony  Scott(澳大利亚),阿洋达 Ayanda  Mabulu(南非),埃可 Aye  Ko (缅甸)以及展览总策展人郑强,旅美艺术评论家王瑞芸等出席活动

  据了解,10月18日至22日,我/们?——董小庄“艺会五洲”国际艺术活动将在成都全景展现并包含五大内容,包括文献展、文献集、联合创作、学术会以及纪录片。

  10月21日至29日,我/们?——6位国际艺术家“艺会五洲”文献展将于成都当代美术馆举行,展示来自欧洲的艺术家马丁(比利时)、美洲的艺术家埃米利奥(墨西哥)、澳洲的艺术家托尼(澳大利亚)、非洲的艺术家阿洋达(南非)、亚洲的艺术家埃可(缅甸)与中国成都的艺术家董小庄一起联合于10月18—19日在江南忆庄园酒店封闭创作的汇聚五洲的艺术作品以及120余幅其他作品。这也是历时五年,汇聚五洲的国际艺术活动——董小庄“艺会五洲”的活动内容之一。

  汇聚了2011—2017“艺会五洲”绘画作品、文献记录、学术评论的大型文献集《我/们?——董小庄“艺会五洲”文献集》也将于展览现场同步首发。

  10月22日,由旅美艺术评论家王瑞芸担任学术主席,多位本土学者担任学术主持的文化的交互与流动——“艺会五洲”学术讨论会即将在成都钓鱼台精品酒店举行,6位国际艺术家将与特邀的40位嘉宾共聚一堂,展开学术对话

  此外,由独立制片人创作拍摄的纪录片《流动之墙》(暂名)也将通过记录+访谈、观察+思考的形式,聚焦“艺会五洲”跨文化流动与艺术交互的实践活动,探寻我和我们,与这个世界到底有何关系?并将参加明年9月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艺会五洲”的发起人、艺术家董小庄致辞

  媒体见面会由展览总策展人郑强担任主持,“艺会五洲”的发起人、艺术家董小庄致辞时表示,之所以做这样的国际文化生成体验,来源于自己与西方艺术家频繁接触后发现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个世界依旧很陌生,文化的误读依旧严重。为此,董小庄致力于开展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在他看来,艺术能够打开心灵上的沟通,共享文化生成体验,每个人相互理解才能使世界更美好。

媒体见面会由展览总策展人郑强担任主持

马丁 Martin  R • Baeyens(比利时)发言

埃米利奥 Emilio  Carrasco  Gutierrez(墨西哥)发言

托尼·苏格特 Tony  Scott(澳大利亚)发言

阿洋达 Ayanda  Mabulu(南非)发言

埃可 Aye  Ko (缅甸)发言(左五)

旅美艺术评论家王瑞芸发言

  此后,来自五大洲的其他五位艺术家马丁 Martin  R • Baeyens(比利时),埃米利奥 Emilio  Carrasco  Gutierrez(墨西哥),托尼·苏格特 Tony  Scott(澳大利亚),阿洋达 Ayanda  Mabulu(南非),埃可 Aye  Ko (缅甸)以及旅美艺术评论家王瑞芸相继致辞,并与现场媒体展开互动。

现场嘉宾合影

  据了解,“艺会五洲”历时5年,于2011年开始,每年有一位艺术家被董小庄邀请至成都进行生活体验1-3个月,并联合进行艺术创作、交流。作为“艺会五洲”的首次合体组展,活动以“文献展”的经典样式呈现作品合体,也包括6位艺术家合体。从作品选择、文献梳理、学术框架到前沿探索,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董小庄艺术工作室主办,郑强担任总策展人,董小庄、王瑞芸担任联合策展人,学术团主席为王瑞芸,学术主持包括吴永强、张颖川、屈波、魏言、方敏儿、邓旭。

  6位来自五大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以跨文化的背景,无翻译的交流,共同创作的方式,完成了一系列艺术创作,他们的作品将为我们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艺术真的可以彼此走进吗?文献展中呈现的120余幅作品或将给我们全新的视觉。

  于完全陌生的文化,尝试完全本地化的生活,进行毫无预设的创作。五大洲的艺术家来到成都。把6个“我”连接起来的距离达到47319公里,足以绕地球一圈。而6位艺术家随身自带的文化身份、文化差异,已将跨越五洲的文化交融汇织。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文化真的相互需要吗?文献集或将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全球化的特质是流动,但绝不仅仅是经济的流动,文化是如何流动的?全球化之中的文化身份、文化冲突、艺术交互、文化流动的价值探寻等等研究甚少。6位艺术家以“自我放下自我解放”的行动实践,让我们看见了“信任之岛”,同时也让我们理解了“流动之墙”。学术会或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这一场国际艺术交互实验为什么发生在中国成都?文化多样性的感召力或许不像理论家们描述的那样高深,多样化的魅力就在我们司空见惯的身边;主张多样性、尊重差异性的“包容智慧”为什么赢得了各国艺术家的心?创新发展的时代为什么要少讲自信多讲境界?或许这是“艺会五洲”带给成都的另一种价值思考。


关键字: 内容标签:董小庄,我/们?,当代艺术,“艺会五洲”国际艺术活动董小庄 我/们? 当代艺术 “艺会五洲”国际艺术活动
下一篇:以古法技艺对话当代审美 “经纬 缂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即将揭幕||上一篇:看“玉见设计”展 让你“秒懂”古器物学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