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开幕式现场(左起:策展人闫士杰,艺术家安德烈斯·塞拉诺,策展助理孙文杰)
2017年11月4日,“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在红砖美术馆开幕,展览由闫士杰策划,孙文杰协助呈现,本次展览也是艺术家安德烈斯·塞拉诺(Andres Serrano)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安德烈斯·塞拉诺在展览现场导览
安德烈斯·塞拉诺于1950年出生于纽约一个虔诚的天主教移民家庭,在布鲁克林博物馆美术学院(Brooklyn Museum Art School of New York)的短暂学习之后,他决定专注于摄影媒介进行创作,虽然他被普遍认为是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但是塞拉诺声称自己以杜尚为师,以摄影为媒介创作观念艺术。他对拍摄对象的选择颇为广泛且不同寻常:静物、宗教图式、人、排泄物、体液甚至尸体。他挑选能煽动观众情绪的元素和对象,既聚焦边缘禁忌议题,又能援引古典美学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图像。
展览入口处重点呈现了塞拉诺最著名且最具争议的作品《尿浸基督》
《尿浸基督》(“沉浸”系列),1987
“一个美国人的视角”以两个展厅分别呈现了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中国”系列以及以往的经典作品。在经典作品的部分,展览以创作于1987年,也是塞拉诺最著名且最具争议的作品《尿浸基督》(Piss Christ)——一件浸泡在尿液中的基督受难像为起点,并用两条线索分别叙述了赛拉诺视角中的西方世界。
经典作品部分以两条线索呈现,其中一条以冷静的视角刻画了一系列深刻现实的人文景观
线索一以冷静的视角刻画了一系列深刻现实的人文景观。《白黑鬼》中镜头边缘的原始肤色暴露了种族问题的历史症结;“美国”和“纽约居民”等系列则用写实的镜头拍摄了经历911后精神受创严重的以及无家可归的美国人。而随着残酷现实的逐步递进,最终的镜头来到“停尸房”系列,以一场关于精神和身体连续性的永恒辩论,迫使观者反思生与死的边界。
《时代的标记》以视频形式滚动播放着美国流浪者用以乞讨的标牌
“裸体”系列中,艺术家拍摄了安迪·沃霍尔的御用明星泰勒·米德
“停尸房”系列,以一场关于精神和身体连续性的永恒辩论,颇受观者反思生与死的边界。
展览另一线索则以挑衅的方式,放大了宗教、伤害、性等种种社会禁忌。
《十字架》(早期作品)1983
另一线索则以挑衅的方式,放大了宗教、伤害、性等种种社会禁忌。如 “折磨”系列(2015)拍摄静物式的中世纪刑具及蒙面的受酷刑者像,使观众将目光聚焦于被压抑或令人排斥的时代场景。“沉浸”系列(1987-1990)和“体液”系列(1987-1990)中,极具感官刺激的尿液、奶、血和精液等构成了具有形式感及迷幻效果的画面。而“性的历史”系列则毫不掩饰地正式人类的“原罪”。当观众回到展厅入口,会发现《另一个基督》中不同肤色的圣母子图像,和《白黑鬼》并列,与《尿浸基督》相对,抛出了不可回避的宗教与种族议题。
艺术家80年代前后的早期作品
“折磨”系列(2015)拍摄静物式的中世纪刑具及蒙面的受酷刑者像,使观众将目光聚焦于被压抑或令人排斥的时代场景。
“体液”系列(1987-1990)中,极具感官刺激的尿液、奶、血和精液等构成了具有形式感及迷幻效果的画面。
“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展览现场
艺术家2017年于红砖美术馆驻地期间创作的“中国”系列是展览的另一个重点,同时展出的还有2004年拍摄的《唐纳德·特朗普》
展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中国”系列(Made in China)则是由艺术家于今年夏天在红砖美术馆驻地期间创作,并于本次展览首次对外发表。作为红砖美术馆的第一位驻地艺术家,塞拉诺在首次中国之行中试图从中式婚嫁入手来折射多元化的“中国状态”。他公开招募新婚夫妻、单身男女,离异人士等不同年龄跨度及社会阶层的人共同参与“中式婚礼”创作,受邀者身着礼服以戏剧化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以此来探讨婚姻、爱情、关系和其中的缺失。“中国”系列也是继2015年的“折磨”系列(Torture)以来的最新作品,与“布达佩斯”系列(Budapest,1994)、“美国”系列(America,2001)及“古巴”系列(Cuba,2012)等相呼应。
“中国”系列试图从中式婚嫁入手来折射多元化的“中国状态”
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Jonas Stampe和夫人也作为模特加入到塞拉诺的作品中
拍摄于2004年的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肖像作为“美国”系列的代表之一,也将在此次展览与中国观众见面。“美国”系列创作于“911事件”后,共拍摄了115名美国人的肖像,其中不乏“911事件”的亲历者、美洲原住民的后裔和性产业工作者等。 “美国”系列以象征性的个体呈现宏大主题,探讨身份与多元文化的议题,这也是安德烈斯·塞拉诺常用的创作手法。
谈起这件颇有先见之明的作品,塞拉诺表示:“当时特朗普处在他事业的黄金期,也被看作是“美国梦”的完美实现,生意上十分成功,又有钱,当时他在电视上的选秀节目也十分火,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特意挑特朗普,《美国》系列一定要有特朗普,现在回头想想多好的事,因为现在我可以说我早在N多年前就把未来美国总统的肖像给拍了。补充一点大家可能在公众媒体经常看到特朗普的照片或者是肖像,但是那些都是为新闻报道、专门的采访拍摄的。我拍摄的特朗普是为了进行艺术创作,我十分高兴能为了艺术创作有这个机会去拍摄特朗普。”
策展人和艺术家在作品《唐纳德·特朗普》前
《唐纳德·特朗普》(“美国”系列),2004
对于两次中国之行,塞拉诺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中国代表着未来”,他表示:“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与西方截然不同,这里生机蓬勃,吸引着全球艺术家的目光。”而对于“中国”系列在创作面貌上与以往尖锐的方式的大相径庭,塞拉诺谈到:“其实我的拍摄主题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看到什么拍什么,不过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与土地的关系,比方说老人的美。所以我再‘中国’系列中让我的拍摄对象扮演者着一部部盛装剧,并在其中探讨婚姻、爱情、关系和其中的缺失。而且在向拍摄对象和经典致敬的同时,我也会使画面尽可能的好看。”
而关注作品中政治性主题和表达,塞拉诺接着谈到:“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一向都很谨慎,我拍摄的作品尽量避免被别人贴上政治艺术的标签,一旦一件艺术作品被贴上政治的标签,观众要么和你站在一起,要么站在你的对立面,这样并不是我创作的初衷,我的作品通常更复杂一点、更微妙一点,能够让观众仔细地去想一想。我的作品在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非政治性的作品,但是在非政治性之外又喜欢做一些政治不正确的作品。”
安德烈斯·塞拉诺在红砖美术馆驻地创作期间到故宫考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5日。
作品欣赏:
《蒙着头的人》(“折磨”系列),2015
《王秀影》 (“中国”系列),2017
《精与血之三》 (“体液”系列),1990
《另一个基督》(“梦的解析”系列),2001
《柯尔特 D.A. 45》(“欲望之物”系列),1992
《艾哈迈德·奥索贝尔》(“布鲁塞尔居民”系列),20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安德烈斯·塞拉诺,红砖美术馆,美术馆,摄影安德烈斯·塞拉诺 红砖美术馆 美术馆 摄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