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引领中国书籍设计观念:“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40 年展览开幕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览开幕式现场

【直播回放】论坛:吕敬人“书艺问道”40年 看同道如何评价其人其事

  2017年11月5日,“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40 年”展览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杭间教授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德庚先生担任学术主持。

现场嘉宾发言(图片来源:今日美术馆)

书籍设计家 吕敬人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

  展览展示吕敬人从事书籍设计40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400多套,1000多册,同时,梳理出经历了活字铅印,平板胶印到数码时代中国印刷技术进步下的创作历程,以及“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转换”学术思想的演变,展现出他对“承其魂 拓其体”中国传统书韵与当代审美相融合的理念追求。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吕敬人是中国当代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书籍设计家,他不仅是让中国书籍设计观念达到新层面的引领者,也是继承传统发扬中华书卷文化的守护者。他的作品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和并获得国内外的诸多奖项。作为投入设计教育的老师,既在学校也面向社会,开设全新的书籍设计专业课程,他编著多部设计教材,在国内外产生影响,他培养了诸多当代中国成就卓著的年轻的书籍设计师。

展览现场观众在近距离观看书籍

展览现场观众在近距离观看书籍

展览现场观众在近距离观看书籍

展览现场观众在近距离观看书籍

  中国文联副主席、吕敬人先生的挚友冯远先生认为:吕敬人的建树,是建立在他数十年实践与研究基础上的关于“书籍设计”、“编辑设计”、“信息视觉化设计”、“艺术×工学=设计²”、“传统设计现代语境”、“书之五感”、“设计要物有所值”、“书籍设计须触类旁通”、“纸有生命”、“书筑”等理念创新,以及对文字内容以外 —— “书”的设计的前世、今生、来世令人信服的继承、开拓、创意、独造。如果说这个时代需要出“高峰”作品,出“大师级艺术”,那么吕敬人应当是该领域具备了一切品质的人选之一。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认为:在“文革”十年之后的设计复兴浪潮中,平面设计的“白马”始终勇立潮头,而集编辑设计、图文编排、文字传达和插图表现等为一身的书籍设计,仿佛是那白马头上的冠冕,耀眼生辉,在这一“冠冕”的群体中,那中间的核心人物,就是吕敬人。他的设计艺术立场,既非向内容投降,也非主观着去超越,更不是市场的迎合,而是以他的智慧,引领读者去“会见自己”。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展览现场呈现的书籍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讲到:“首先,如果没有吕敬人先生和他这样艺术设计大师们的努力,中国的艺术设计界特别是书籍设计界,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中国的书籍设计、阅读环境、书店、图书馆的发展与他们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他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其次,中国的印刷业现在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我们的科技水平也在提高,书籍已经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书,本身也是艺术品和收藏品,现在跨界互联网,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传播途径,所以,现在的书籍设计,与艺术、设计、互联网、大数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此外,吕老师25年前和雅昌一起打造手工书的工坊,为了这个工坊我们一起开了有四十多次的会议,到现在我们有一个3000平米的全世界艺术家、设计师做手工书的现代化中心,吕老师在行业的推动上,使得中国印刷由落后为世界领先,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第三是,吕老师用他的情怀、专业和毕生的经验培养年轻人,教育年轻人去接触书、做书、热爱书,所以他退休了反而更忙,因此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吕老师四十年对中国对世界艺术书籍设计界做出的重大贡献,对印刷界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交流做出的贡献。”

《朱熹千字文》

《朱熹千字文》

  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设计教育家、视觉信息设计家、亚洲图形研究学者杉浦康平在对此次展览的序言中写到:“弥漫着东方的清馨、美不胜收的书籍艺术之花。集吕敬人书籍设计之大成的‘书艺问道’展,终于盛开在中国首都北京。值此展会开幕之际,我愿从隔海相望的东京、亦是吕敬人的第二故乡送上由衷的祝福。”

《剪纸的故事》

  在他看来,此次展览有四大看点:

  第一、“汉字文化”在21世纪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独创的千姿百态的汉字表现,又以重构一种灵奇震撼力的姿态而展开。源于横竖自如、“天圆地方”的格子结构瞬息幻化成自由奔放的中国“书法”具有乐趣的表现。吕敬人从文字到书法、从矩阵到掀起涡旋般的字体群,对文字注入‘气’的跃动与生机倾注了心血。

  第二、对柔软而坚韧的中国“纸”文化的重新审视。在世界上最早诞生手抄纸革命的中国,今天再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让吕敬人做的书别具风情。纸张千变万化的手感、沁人心脾的气息,新材质为书增添华彩,催生人们每翻一页都不由引发对山川草木的乡愁。

  第三、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使“穷尽手上功夫的造本术”的复活。吕敬人和中国的同道们,不满足于现代机械印装书籍(折页、装订、裁切)立方体的批量生产,回归手工做书:触摸像鸟的羽毛般的丝绢质感,柔韧又饱孕体温,可谓专注中国特色的手工技艺。其丰穰的创想,为中国许多艺术家提供了爽快淋漓的知性的畅游平台。

《书艺问道》封面

《书艺问道》内页

  第四、“创造围绕书籍的人的连环”。一本书,得到志同道合者的参与,产生巨大的圆环,将著者—编者—出版社—设计师—印装企业—书店—读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圆环,通过人们的齐心协力,环环相扣而生成。吕敬人在这个圆环中,他让年轻人发现做书的有趣,并附加了培养接班人的教育平台。他机智幽默、古道热肠的为人,不知疲倦的活力,促进这个圆环不断的扩大,在尊重和友情基础上,纷扬散乱的世界被凝聚打造成连带的圆环。

  吕敬人先生在回顾自己经历时说到:“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成长于天翻地覆社会变迁的时代,生活在充满激越动荡的社会漩涡中,亲身经历文革动乱与下乡改造的困惑与历练,直到迷茫30岁之时,‘文革’ 梦魇结束。1978年,我踏进出版行业,生命又从0启步,走到70载古稀之年的我,似乎还有着当年的人生欲求。

  这一生庆幸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比父辈、前辈、师长幸运的多,正当而立之年的我,用加倍的努力追赶着失去的青春时光。旅途中有父母‘敬业以诚,敬事以信,敬学以新,敬民以亲’的家训,有恩师的指点,有同道好学的激励,有来自世界各方友朋的善待厚爱,使我的后半生一直在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感到很满足。

  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亲身经历并目睹中国书籍设计观念的变化,其中包括年轻设计师的努力付出和迫切提升的学习欲望。我的作品并不是都优秀的,但我的设计经历或多或少可以映衬出中国书籍设计这几十年走过来的行进轨迹。

《黑与白》 1992年 

《黑与白》版式 1984年

  想象力来自深植于本土文化土壤的根所吸收的养分,但还需要适应时代的人文环境长出新的枝叶。复制传统只是一种仿效,法古要创新,传承须开拓,设计的生命才能久远。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恩师贺友直先生和杉浦康平先生,正是他们的指点迷津,才有了我直至今天这份传播东方文化的坚持和成为现在的我。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位,不拟洋则焕发时代精神,成为我设计艺术一生的追求和动力。”

  吕敬人设计的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当代中国书籍设计进步的轨迹,触摸改革开放后中国设计观念与手段行进中变化的脉络,感受这一代中国书籍设计家与时俱进的创作愿望和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体现他在四十年书籍设计历程中“书艺问道”的求学态度,以及他所探索的设计哲学和审美意识,一步一个脚印。

  “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味,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是吕敬人一生的艺术设计追求,他说:“做书是修行,也是苦旅,虽逾越不了高峰,但有了念想就有了动力。”让我们沿着他书籍设计40年的攀登之路,同享“书艺问道”之美的阅读之旅。

 

《生与死》 1984年

  出席嘉宾

  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柳斌杰先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先生;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邬书林先生;原中国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桂晓峰先生;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张抗抗女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潘鲁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主任 何洁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郭线庐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赵健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先生;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栗延秋女士;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等出席了开幕式。

  学术支持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上海美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展览执行团队

  吴勇、刘晓翔、韩湛宁、小马哥、杨林青、何明、马仕睿、李让、郭瑽、李旻、吕旻、筱溪、齐昕宇、王思雅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今日美术馆,书,设计,书籍,吕敬人今日美术馆 设计 书籍 吕敬人
下一篇:朱岚:以无法言传的抒情诗 度人度己||上一篇:中国画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 践行落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