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缂丝”对话“当代艺术” 在“经纬”中传承与创新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LINDA(左)赠予成都当代美术馆刘野设计的限量版缂丝作品

  2017年11月11日下午,“经纬——缂丝与当代艺术对话”展览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

现场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由艺术家张小涛、批评家蓝庆伟和LINDA共同策展,展出了丁乙、谷文达、广义、周春芽、张晓刚等十余位当代艺术大家的缂丝作品以及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维也纳艺术大学的艺术家们的多媒体作品。传统缂丝工艺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架上平面与多媒体呼应,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家相遇,经纬展为成都的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跨界展览。

观众参观缂丝工艺

  自唐至清,缂丝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收藏历史。缂丝精品过去一直被宫廷所藏,乾隆帝曾在《石渠宝笈》中收录了宋元明清共计242件缂丝精品。今天,古代优秀的缂丝作品大都被收藏在“台北故宫”、“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和世界几大博物馆中,大众只能通过一些特展和拍卖会一觅它们的踪影。

展览现场

谷文达缂丝作品《二十四节气》

刘野缂丝作品《2010-4女孩和蒙德里安》

丁乙缂丝作品《十示》

陈墙缂丝作品《圆》

周春芽缂丝作品《桃花浅深处》

  展览的主体部分在两层展厅中分别呈现。一层的展厅陈列了8件与当代艺术大家合作的缂丝作品。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谷文达的《二十四节气》,长达14.4米长的缂丝作品被悬吊在半空。王广义、张晓刚、刘野、陈墙、黄渊青、丁乙的缂丝作品均采用悬挂的方式,旁边放置缂丝织机,并在作品一侧配有放大镜,方便参观者察看缂丝细腻的纤维美感。展厅的中庭用砂石、假山、桃花和多媒体动画营造出了一个唯美、悠远的“桃花坞”,艺术家周春芽的《桃花浅深处》悬挂在其中。这件作品长2.8米,宽2米,是本次展览中尺寸最大的缂丝作品。

师进滇作品《概念车》

梁绍基作品《经线,纬线,地平线,测绘线》

文鹏作品《艺术家在线》

展览现场

  拾阶而上二层展厅,艺术家师进滇的《概念车》悬挂在楼梯旁的墙面上。穿过缂丝历史长廊,艺术家梁绍基的《经线,纬线,地平线,测绘线》与来自奥地利艺术应用大学纺织系的一组装置遥相呼应。文鹏的《艺术家在线》邀请观众穿越错纵交织的红线去拨打艺术家的号码。C展厅中是艺术家费俊的《姿态墙—姿态云》”与DR Birgitta的《线》。来自不同文化的两位艺术家皆用影像的方式表达了对“经纬”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DR Birgitta 《线》

费俊 《姿态云—姿态墙 》

  缂丝作为传统工艺面临着传承的课题,也就是传统和创新的问题,对此参展艺术家丁乙说:“缂丝是具有非常悠久传统的工艺,它曾经服务于古代皇家服装的装饰。这种传统工艺在今天面临消亡、传承困难等问题,这是也大多数传统媒介、工艺所要面对的难题。缂丝在今天需要面对和时代紧密相连的技术革新,需要寻找新的图像来切入缂丝的工艺和传统。”

缂丝历史长廊

  为了让观众一睹缂丝精品的真容,了解缂丝这门传统织锦的历史背景。本次展览专门设计了一条缂丝历史长廊,通过对缂丝精品实物的展示,缂丝文献典籍的呈现,如南宋朱克柔(缂丝名匠,全世界约六件作品存世)的“牡丹图”、“山茶蛱蝶图”(原物典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鹡鸰红蓼图”(原物典藏于台北故宫)、宋徽宗赵佶的木槿花(原物典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民国第一书《纂组英华》原件(该书在伪满康德二年共计发行300册,当时售价400块大洋),让观众可以近距离的感受缂丝成为“织中之圣”的奥秘所在。

  “经纬——缂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展览是首个将传统工艺(缂丝)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展览,不仅对传统缂丝工艺进行系统化的推广,更通过一个历时十年的缂丝与当代艺术结合个案的呈现,让传统在当代焕发新机,并在“经纬”这个主题下,开放地引入更加先锋的艺术实验作品,为传统在未来的发展寻找更多可能和启发。

  据悉,本次展览历时三个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传统工艺,成都当代美术馆,缂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传统工艺 成都当代美术馆 缂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
下一篇:“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揭牌仪式暨“新时代广东美术发展”研讨会举行||上一篇:“雨山问道”——鞠慧水墨与当代书写艺术展在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开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