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
“夏葆元、钱逸敏|具象油画师友作品展”于2017年11月18日下午在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序幕。
夏葆元、钱逸敏|具象油画师友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作为曾经的“上海画风”代表性人物,夏葆元和同属“上海画风”群中的钱逸敏同台呈现,很有些反观时代的意味。若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考量其现象学上的意义,则更加有意味深长的意义。
著名画家钱逸敏在作品展现场致辞
钱逸敏回忆,80年代夏葆元先生的画作已在全国影响深远,而自己经常在周末骑自行车去夏葆元先生家中请教:“这次画展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和夏葆元先生的师友之情;也是表示自己在90年代初开始踏上动漫行业,从事漫画行业20多年,却一刻也不曾放弃对绘画事业的热忱。”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向阳致辞
开幕式现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向阳对夏葆元和钱逸敏两位画家的画作及风格进行了专业表述,他说:“欣赏夏葆元的画作就像喝咖啡。”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表示:“这次两位师友举办的展览,引起了许多的青春的回忆。”
夏葆元和钱逸敏的作品以自在的方式,表述了“上海画风”的情趣和“小自由”合符艺术特点的。如今他们以自然的存在,快乐的体验着那个时代的“上海画风”这一“时代风格”,多少也呈现出造型方法上的仪式感了。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认为:“当时那年代“炫技画风”是一种偶发的艺术现象,有地域限制的‘时代之风’,是‘聪明人’细品‘正宗艺术’之味后所谓的‘严谨’,是上海人讲究‘精致’的回眸一笑,是实现‘光鲜’面子的另类呈现。”
生于上海的夏葆元,生活带给他一种浑然天成的上海文人的气质,他的画作中都市小资情调的自然散发,使得这一时代风格更具地域气息。
夏葆元 《伤心理发馆的故事》 2015年
夏葆元《声乐家周小燕》 2010年
夏葆元《画外音》 1987年
上世记70年代,夏葆元的素描几乎“红遍”海上,其造型的趣味有着独具灵动与鲜活的方式,似是而非的中间灰色调和荷尔蒙驱动下的感性线条使写生(素描)作品在那个时代有了别样的面貌。
夏葆元《黄河忿》 1973年
夏葆元《冰大坂的厨师》 1986年
陈丹青评价,夏葆元作品在上海但是影响很大,“曾经也梦幻他从对面走过来。”
钱逸敏《加拿大魁北克古城的初春》 2017年
钱逸敏《秋》 2017年
钱逸敏《夕照残荷》 2010年
钱逸敏《自画像》 2016年
钱逸敏《狮子》 2013年
钱逸敏从事漫画行业20余年,却依然不忘初心,钟情绘画,一刻不曾遗忘。而生于上海的他,深受夏葆元画作的影响。他作品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有自己的特点,自然之物的载体上,似乎能窥见作者的内心,情绪把控和喷张拿捏到位,对于光色似乎更是钟情。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1月26日。
(实习生:罗路路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钱逸敏,夏葆元,展览,刘海粟美术馆钱逸敏 夏葆元 展览 刘海粟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