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投资与艺术管理研修项目主办的《中国艺术投资•对话艺掌门》主题公开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正式开启。
艺术头条进行了现场直播,请点击回看:中国艺术投资·对话艺掌门
公开课现场
此次公开课由中国注册拍卖师、艺术市场研究者、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与清华美院艺研项目学员、国家高级营销师王译旋主持。论坛邀请了现任佳士得中国区主席蔡金青女士,中国拍卖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拍卖协会副会长刘尚勇,中国艺术鉴赏收藏家陆忠,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唐炬,国际古代书画收藏家、艺术鉴定与艺术市场研究学者朱绍良五位嘉宾,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交流艺术市场投资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在艺术对话中共同探讨中国艺术收藏的本质、规律和方向,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清华美院艺研项目学员、国家高级营销师王译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董素学为公开课正式启动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董素学
作为开场的演讲嘉宾,蔡金青主席以近年佳士得拍卖市场数据入手谈艺术收藏趋势:藏家对顶级艺术品兴趣不断增加,藏家对西方艺术兴趣不断增加且跨品类收藏成为新趋势。艺术收藏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有巨大的艺术市场潜力。
现任佳士得中国区主席蔡金青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唐炬在现场以一个亲历者、见证者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于中国实力架上画的收藏经历与感悟。艺术收藏不适合直奔投资,而应当与作品发生情感上的关系。他致力于中国人自己推动、梳理、收藏华人艺术作品,并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传递中国艺术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唐炬
中国艺术鉴赏收藏家陆忠针对藏家在艺术品收藏过程中遇到的艺术品涨幅惊人、中国拍卖公司的特殊性、拍卖过程的交易成本与艺术品真伪难定这四点障碍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艺术品收藏应当全方位对各个领域进行比较,且藏家在收藏过程中与拍卖公司的沟通必不可少。
中国艺术鉴赏收藏家陆忠
中国拍卖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拍卖协会副会长刘尚勇认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是“凛冬已至,春亦不远”,两局整顿下的市场泡沫破灭,进入减量增质的困境常态。此后新时期将会以新工具布局新战略,在新机遇之下开启新业态。
中国拍卖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拍卖协会副会长刘尚勇
国际古代书画收藏家、艺术鉴定与艺术市场研究学者朱绍良以张葱玉的“艺术三藩理论”着手谈古代书画鉴定需利用科学方法:艺术史是鉴定艺术品的基础,艺术理论则为依据,艺术鉴定是过程。以科学的方法论鉴定古代书画,才可被后世社会大众与学者信服。
国际古代书画收藏家、艺术鉴定与艺术市场研究学者朱绍良
最后,中国注册拍卖师、艺术市场研究者、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做了总结性发言,感谢了今天五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与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
中国注册拍卖师、艺术市场研究者、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
嘉宾与现场观众合影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投资与艺术管理研修项目。
撰文:实习生高阳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市场,中国艺术投资•对话艺掌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投资•对话艺掌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