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日本陶艺家十人展”齐聚上海:首次国内展现独特“笠间烧”技艺

编辑:谢媛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笠间烧”日本陶艺家十人展开幕式现场

  “笠间烧”日本陶艺家十人展于2017年11月28日下午在上海浦东杨高中路2108号上海天物空间一层中央大厅正式开幕。

十位参展日本陶艺家

  此次跨国陶瓷艺术展由汉光瓷创导者李遊宇担任策展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共同举办;上海本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上海陶瓷博览中心联合承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李遊宇表示:“日本的陶文化与中国陶文化几乎同步起源,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日本的陶艺尤其在明治维新以来影响了世界。”

本次策展人李遊宇致辞

  他介绍说,本次参展的这十位艺术家,他们既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同时他们经过了严格的学院学习,毕生坚守着工匠精神进行创作,这也体现了日本陶艺家的精䯝。

  李遊宇同时指出,展览的另一个特点是这些日本陶艺家他们的作品大都根植于生活,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这也为中国陶艺交流开创了先例。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吴亚初致辞

  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杨楠致辞

天物空间董事长 陈国善致辞

艺术家现场制作手工胚

  “笠间烧”是日本陶瓷艺术的一个流派,产生于江户时代的十八世纪,迄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其中“笠间”是日本地名,位于今天日本的茨城县。日本人民称之为“笠间烧”,即类似于我国的“吉州窑”“建州窑”之类的称法。

展厅现场

  最初,它以生产民间日常家用的陶器为主,慢慢地,许多陶艺家闻讯而来,纷纷在这里设立工作室。他们更加崇尚传统的作品风格与自由的创作氛围,在坚持纯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审美元素,设计出各种独特的创意作品。1992年,“笠间烧”被日本认定为国家级传统工艺品。就连日本皇太子也曾携太子妃亲临现场选购生活日用品。

  作为第二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节的组成部分,“笠间烧——日本陶艺家十人展”的十名参展人员:饭沼耕市、植竹敏、大贯博之、大野佳典、小林浩、根本达志、羽石修二、丸山辉悦、柳桥修二、山路和夫都是在日本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的艺术家。他们这次精心选送的参展作品,多达二百多件。

  这也是日本独特的“笠间烧”第一次亮相中国。

  饭沼耕市作品

  沼耕市作品使用粗糙的胎土,加以独特的材料,调和出了一种银色和黑色在一起微妙的色泽和质感。将火中诞生的“脆弱的水泡”一般的纹样和主体交融在一起。

  直竹敏作品

  胎体表面施以化妆土,并将这层化妆土雕刻后显现出纹样,展现出了一种自然界中没有的膨胀、扩散、移动的“气” 的动感。

  大贯博之作品

  大贯博之作品目前所创作的陶器作品上的纹样主要是一些以身边的花花草草为蓝本的图案。

  大野佳典作品

  大野佳典的作品整体上体现一种开放感,由压抑和制约带来的紧张感。

  小林浩作品

  小林浩作品用素烧法烧制,挂上厚釉再重新正常烧制,将少量的染料浸透到壶体上的细微龟裂纹中,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调和的美。

  羽石修二作品

  用粗细两种白陶土加上少量红土,在这基础上混入陶瓷黏土作为基本材料进行陶器创作。

  柳桥修二作品

  柳桥修二作品挂上粗釉后正常烧制,并在上面用化妆图土做出色彩的“冰纹”图样。

  根本达志作品

  根本达志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在拉坯的造型技法和柱体绘画技法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造型和图案的平衡性。

  丸山辉悦作品

  丸山辉悦的作品重视器型和图案模式的一体感,在胎体上仔细雕刻上以花草木为主体图案,并用染料上色后低温烧制成型,再挂上彩釉正常烧制。

  山路和夫作品

  山路和夫作品在硬纸板镂刻出纹样,在被剪掉的留空部位刷上泥浆,干掉后揭掉硬纸板。这一制作工艺可以让纹样拥有类似浮雕的半立体感,从而拥有像是在容器外穿了一件外衣一般的质感。

  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天物空间,展览,“笠间烧”日本陶艺家十人展,陶瓷,笠间烧上海天物空间 展览 “笠间烧”日本陶艺家十人展 陶瓷 笠间烧
下一篇:跨度25年作品集中亮相 宋冬个展即将登陆首尔佩斯||上一篇:张国平·张国忠油画作品展以“同道·同行”梳理各自艺术道路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