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启动 “再聚焦”首展打造本土化视觉样本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7年12月2日,@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冀少峰任主策展人,吴垠、符坚、沈乾石、程然组成策展团队,鲁虹任学术主持,刘明任艺术总监,展出82位艺术家的作品,以面貌多元的作品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本土化生存的多元化的艺术面貌。

@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的艺术家横跨50、60、70、80、90后5个代际,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冀少峰表示:“他们之间既有着一种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精神,更有着青年一代的激情冲动与鲜活,而跨媒介的多重组合、混搭交融,亦呈现出一个生动活跃而且繁盛的艺术新生态。……他们在历史大变局中经历着20世纪的精神文化,从机械复制到电子文化,他们自觉坚守弥漫着强烈个人印迹的视觉精神探求,抵御对抗着各种时尚潮流和全球化侵袭,不仅将艺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更建构了自我的视觉叙事系统和话语表达方式,进而传达出颇具当代意味的文化情怀,并以一种回归自我内心的视角去审视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在,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全球及他们所面临的文化与现实。”

@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在“再聚焦”展览中,蔡凯、曹丹、陈波、陈勇劲、陈彬、程婷婷、邓涵、邓洧、杜春晖、樊枫、范安翔、方景华、方少华、傅中望、高虹、龚剑、郭子、郝世明、何岸、贺棣秋、黄海蓉、黄汉成、蒋之龙、柯明、朗雪波、冷军、李邦耀、李继开、李蕾、李燎、李鹏、李友维、李玉娟、林欣、刘明鉴、路昌步、马六明、梅健、邱卿云、沙丽娜、石冲、石磊、史金淞、宋克静、谭大利、唐骁、唐钰涵、陶陶+董俊、万里驰、汪凌、王清丽、王思顺、王心耀、王衍茹、王智一、王尊、魏光庆、项祎、肖般若、谢琦、徐波、徐文涛、徐小鼎、杨国辛、杨鹏、叶勇、易阳、袁晓舫、云永业、詹蕤、曾梵志、查赛、张广慧、张杰、张炼、张诠、张嵩焘、张巍、张志纲、周罡、周虹、朱雅梅82位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的近期作品,某种程度上亦是对于本土当代艺术较集中的整体呈现。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始终对创新和富有文化情怀的“探路”诉求,探寻着艺术机构本身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的独特性,将本土化视觉样本“继续”推进。

@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谈到武汉当代艺术的历史,谈到武汉辉煌的’85时期,必然有《美术思潮》和《美术文献》的参与。鲁虹在开幕式上追忆了在《美术思潮》停刊后,他与时任湖北美术出版社画册编辑部的负责人刘明商量创办一份能够链接已经停刊的《美术思潮》的刊物,“介绍中国前卫艺术”。在1993年,《美术文献》正式创刊,每期以不同的专题介绍中国当代艺术。2003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成立,成为武汉的第一家当代艺术机构,2004年、2007年、2014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先后举办了“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第二届美术文献展”、“2014武汉第三届美术文献展”、“2017武汉第四届美术文献展”。而文献新空间则“按照专业画廊的行业规范,代理艺术家,参加一些重要的博览会”,因此,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总结,“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现在是集合了艺术机构和商业性画廊的综合体。”

@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从国企下的艺术媒体到如今独立的艺术空间,刘明更强调现在美术文献的状态是在“文献中心的格局下,处于艺术市场初级阶段的武汉的‘推进者’”。“过去在媒体的运作上,我们坚持按照文献的梳理来进行展览的呈现,希望它尽量客观,成为将来的美术史研究学者的资料,所以它的媒体传播功能要地域美术史的梳理于记载。而后来由《美术文献》延伸出来的机构则更强调责任,美术文献的视野中有这么多艺术家,武汉的、外埠的、年轻的、成熟的,这个武汉的第一家当代艺术机构无形中需要承担武汉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视野导向,以及它在对外交流中的一个实体载体。”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7年12月2日展至2018年3月2日。

@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当代艺术,@武汉·2017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当代艺术 @武汉·2017
下一篇:方寸间传递清净能量 “上善若水——严家祥水墨禅画展”揭幕||上一篇: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李兵山水画专修班师生画展亮相福宝美术馆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