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广东新青年当代艺术邀请展海报
由多位青年艺术家集合而成的“抛物线”广东新青年当代艺术邀请展将于2017年12月15日在广州汇谷空间举办。本次展览注重呈现真正立足于自身的经验,积极尝试和创造本土化的独立艺术语言,以及通过艺术家的个人不同创作方式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创作面貌,用于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个体思考和具有创造性的活力因素。
01小组 《失控》电子元件 铜线 LED灯 2017年
陈定乾 《穿裙子的小女孩》 纸本综合水彩 26x36cm 2016
陈飞 《蜜NO.1》 影像视频 2007 7′19″
本次策展人江衡介绍,之所以将展览命名为“抛物线”,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述:
其一、“抛物线”是几何学的一个概念。公元3世纪末,帕普斯(Pappus)在其《数学汇编》中首次证明:与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成定比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定比小于、大于和等于1分别对应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本次展览的命名,借用了“抛物线”这个概念,但实质上它们的意义和出发点与几何学各不相同。在江衡的理解当中,“抛物线”的末端有一个重心点,发力点来自于社会和创作者,它的指向和定点属于形而上学和精神层面上的状态,不确定和偶然性的因素让重心点永远不会落到某一个固定的点上。它或是直线形的,或是弧线形的,它具有挑衅性和活跃性,这一点正好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和创作面貌。
“抛物线”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为抛砖引玉,通过青年艺术家的不同创作方式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创作面貌,用于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个体思考和具有创造性的活力因素。
陈锦潮 《文化人》120x150cm 布面丙烯 2017
程淑娟 《止·观之二》 石版画 66×50cm 2017.4
二打六小组 《来自鬼城的一块砖》 行为录像 截图 2016
高大理《无眠》80x100cm 布面油画 2017
其二、广东的文化环境、地缘特色、务实的生活态度,造就了它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生态。作为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商业经济的急速发展,让青年艺术家游离于生活和艺术的边缘,生活的压力时而影响着青年艺术家那种创作自由的理想状态,纠结和敏感的心理让青年艺术家无时无刻对周边的环境做出敏锐的反应,物质的、消费的、泛文化的、社会表层的或底层的社会现象无疑成为了青年艺术家所描述的对象,让立足于地缘性创作的艺术家潜移默化,进而形成了如今广东独特的创作取向。广东的包容性既灵活、务实又冒险的性格特点极明显地体现在广东当代艺术中,它具有潜在的能量和先知先觉的使命感,它的不确定因素正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生命体。
不同于前辈艺术家,青年艺术家普遍成长于一个物质与信息极为膨胀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出现了海量的信息化碎片与颠覆惯性认知的娱乐与社交。对比过去的符号化、红色化、时代化的宏观艺术表达,他们的创作更趋于表现日常生活化与自我感受化的微观视角。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解放与探索,今天的青年艺术家正在逐渐摆脱对西方主流艺术的模仿和挪用,开始真正立足于自身的经验,积极尝试和创造本土化的独立艺术语言。
韩建宇 《人性的,太人性了》布面油画丙烯 200x250cm 2015
何汝婷 《石头记之梦》 布面油画 100X70cm 2017
黄几 《触不可及08》 纸本水墨 46×102cm 2017
黄秋霞《物语——戒指》布面油画 30x40cm 2016
柯济鹏 《无限NO.201722》80x100cm 布面丙烯 2017
青年艺术家的前卫性、实验性以及突破力的革新,不仅体现在对艺术语言的不懈思索,而且体现于探索拓展艺术的形式与打破艺术维度之上。在这种新兴思维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的本能意识形态: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艺术家就是这种把精神未知感转换为视觉感官形态的传递者。
多变的世界在飞速变动中又不断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以及新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青年艺术家以他们的方式在描述这种现象、状态和心理感应,这是一种融通各类感受而又努力争取把握世界的举动,但并非寻求终极答案,一切旨在过程中的意义。目前中国的青年艺术家群体里充满了透露时代端倪的因素和鲜活特征:敏感,细腻,变化,自由。这个时代的青年,就像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一样,都在发展与不定形中,不同的是,在内心深处有着自己的潜意识判断,不再盲从什么,同时也在寻找什么。因为他们连接着未来,无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他们都代表了当下,都意味着未来的可能性变化。
李金阳 《剧场》 55X40cm 纸本彩墨 2016
林于思 《伏虎》 68x34cm 宣纸水墨 2017
莫頔《密林中》 铅笔纸本 79×55cm 2016
魏艳《丽莎的游泳计划之一》纸本设色 2015 52X121cm
其三、青年艺术家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他们年轻,还因为他们处在这个需要他们发挥和创造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里,年轻与创造的化学反应将会引领时代。但是,年轻不一定就意味着必然的未来,只有那些探讨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尝试更具生命力的表达方式,努力表达时代气质,并且努力吸收经典的传统,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艺术家,才能够创作出代表时代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家终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因此青年艺术家一定要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保持那种学习、批判、反思的精神,使作品超越生活,而不是沦为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因此,作为一名有抱负的青年艺术家,就应该在其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保持对人文、社会、生活的关怀、反思、批判的精神。
翁文辉《都市遗产No3》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7
吴志健《FAKE》 布面油彩 159.5×159.5cm 2017
谢远清 《起·2》 铜铸 50x107x40cm 2016
闫锡聪《这里没有危险系列之小女孩》 纸本水墨 22×31.5cm 2016
杨义飞 《∞ 》Video 4'11'' 2017-04
余兆权 《门-风景》 40cmX50cm 布面油画 丙烯 2015
喻旭东 《夜巡》 录像 8分21秒 2017
郑敏 《王小波雕像》 54cm×76cm×40cm 铜铸2007
周世佳 《无眠之镜-NO.1》 石版画 66×50cm 2017
张弛 《没有麦田的守望》 130×100cm 油画 2016
如今,青年艺术家所受的关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和组织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股充满活力的新兴力量上,对其中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不遗余力的推广、宣传、做展览,青年艺术家的市场广度也越来越开阔。而广东作为一个艺术气氛开放活跃的地域,应承担起发展自身的艺术本土性话语权的社会责任。
所以,在此次“抛物线”广东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中,希望通过青年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方式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创作面貌,以不确定性的创作面貌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个体思考与批判。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展览,青年艺术家,广东新青年当代艺术邀请展当代艺术 展览 青年艺术家 广东新青年当代艺术邀请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