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为都市注入游牧精神?近百件实验动态影像云集良渚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7年12月9日下午,“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揭幕,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98件重要动态影像作品在此展出。图为开幕式嘉宾合影(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2017年12月9日下午,“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揭幕,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98件重要动态影像作品在此展出。图为开幕式现场(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都市游牧的影像地图”主题论坛现场(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点此进入论坛直播现场

“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策展人:顾振清、张海涛开幕:2017年12月9日(周六)展地: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展期:2017年12月9日—2018年1月9日主办:大屋顶文化协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北京荔空间合作机构:Magmart国际录像艺术节、录映太奇 、VMAC录映太奇媒体艺术收藏、艺术档案出品人:张炎策展助理:董剑、李娇妮、刘源

  近些年,策展人顾振清常行走交流做些文化复建类项目,在游历蒙古国、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等国的过程中,他发现游牧文明是都市文化的有效补充,“这种文化基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甚至是某种同一化,这种贡献在当下城市化处境下显得极为稀缺与重要。”在他看来,游牧文化能让当代人重新怀念原乡,“需要注意,这个‘原乡’与农耕文化的‘故乡’、‘乡土'是两回事,它非某个特定地点,而指的是人在城市以外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所以“原乡”概念对于城市化发展史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示,“你可以住在城市,但不要忘记你还有其他可能性,即如何在现代性之外找到人与自然的一种亲近。”

  而良渚亦非常地,此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万科集团又在这里搭建了中国最早的特色小镇,加上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展览所处空间大屋顶),“于是亲近自然的同时又沐浴了一层人文光芒。所以当我在世界不断实施都市游牧项目时,就觉得应该与良渚发生一次碰撞。”顾振清说。

  如何为都市文化注入游牧精神?

  2017年12月9日下午,“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揭幕,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98件重要动态影像作品在此展出。开幕后,以“都市游牧的影像地图”为主题的论坛随即举行,Torsten Zenas Burns(美国)、Alessandro Rolandi李山(意大利)、Ariuntugs Tserenpi(蒙古)、张君懿(台湾)、吴方洲(澳门)、梁学彬(香港)、Dalkha Ochir达哈(蒙古当代艺术馆创始人)等嘉宾与主持人顾振清、曹恺就此主题开展广泛讨论。

参展艺术家代表苍鑫(右)致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策展人代表顾振清 (中)、嘉宾代表蒙古当代艺术馆馆长达哈(右)(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主办方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馆长张炎(右)致辞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杭州亦传统文化积淀甚深之城,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保留和转换传统文化的原乡意识、如何传承本土文化与吸纳西方文化的尬尴境地并传承、转换与创新关系的平衡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一次,“都市游牧”成为一个重要元素。但需注意,“游牧”不是回归原始状态,而是强调在都市中注入游牧的自由精神,实验动态影像则恰好具备自由表达的精神和特质。此外,都市游牧精神与当代农耕文明及现代化进程并不违和,而是可以相融互生,运用得当,甚至可以相互促进。“尤其近些年,我们更多地追随欧美文化,忘记了自身古老的符号学系统,其实它们的基因和文化细胞可以被刷新、被激活。”

“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现场(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据顾振清透露,本次对艺术家的选择有两个标准:一,强调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游牧精神;二,凸显“良渚”这个平台的国际化策略,“所以这次展览邀请了世界范围的艺术家,尤其强调两岸四地艺术家的参与,但我们在强调国际性的同时突出了亚洲性,希望不断提升对亚洲文明基因的思考,希望中国文明和亚洲文明能给全球文明带来更多贡献。所以作品也非常强调其与亚洲文化传统的关联,而不是一味强调当代性,可以说,既有前瞻性,又有回顾整理的理念。”

  本次展览大量采用了新媒体技术,但精神指向则是传统内涵。“现代年轻人是互联网的一代、数字产物的一代,他们的常识经验不是画画而是手机移动媒体终端,他们用这个方式去交流或感知世界,所以举办这样一个动态影像展既是对这种现象的呼应,也希翼不断激活各种可能性。”顾振清说。但好的传统也需要及时刷新,不能任其僵化或流失,一定要激活其中具有人类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因子或基因,让其对当代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新的补充。

  都市游牧、良渚文化等因素叠加后产生的某种聚合效应,不仅是我们需要的,更是这个社会更稀缺的,亦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前景。那么,或许中国当代艺术由此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身份。

“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厅内景

  被视为一种策展方式的“都市游牧”

  近几年,顾振清和张海涛联合策展了若干项有关都市游牧的策展案例,如“原乡”当代艺术展、“搜神”计划、内蒙古当代艺术双年展、蒙古国乌兰巴托华语短片展、西安媒体城市当代艺术展等。“都市游牧”被策展人顾振清视为一种策展方式。当下,全球资本主义的支配性思想形象及其政治正确的惯性思维正遭遇空前的危机。文明冲突的加剧,国际性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在不断地衰退中越来越扑朔迷离。身处其中,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建构了自身的精神和价值?在面对艺术市场萧条与艺术品过度生产的困境中,中国当代艺术是否找到自身的疏理和变通方式?“都市游牧是在现代性世界中注入游牧精神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更是在国际艺术社会中挑战西方中心主义一思想传统的一种新的策展实践。”在顾振清看来,都市游牧无疑是超越传统政治学文本、找到逃往文本之外的一条道路。“而都市游牧精神所强调的空间位移和地理转场特性,却使当代艺术获得一种不断产生差异性、衍生多样性、制造互联性和互动性的自由。”故,都市游牧所体现的正是艺术的自由意志。而策展人张海涛则认为游牧文化是解构二元对立,建构包容的多元文化方式,它的非线性进化特征也是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他看来,现代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的思想也是一个复杂的载体,人都有相悖的心理诉求。即对当下人工化、技术化不自然心理的反弹,则向往对于自然原动力、生命思考、时间观、物化、自然心境这些永恒话题的憧憬,也是对当下经济消费时代所引发的人的异化的一种精神补济,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人类迫切的需求。都市游牧是在现代化社会注入自由、平等、自然的精神观念,自然与人工化的超自然可以平行多元的发展。

  据悉,本次展览由大屋顶文化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北京荔空间协办,将持续至2018年1月9日。

  单元一:中国动态影像

  艺术家:卜桦、苍鑫、陈镪、费俊、冯峰、管怀宾、高世强、刘姝铭+王帅、鲁婷婷、卢杉、缪晓春、邱黯雄、沈杰、沈朝方、史金淞、炭叹、田晓磊、唐冠华+于伯公、吴超、吴珏辉、吴鹏、徐坦、袁晓舫、杨晨、杨泳梁、易连、张小涛、张钊瀛、钟甦、UFO 团队(吴珏辉、饶广禛、王志昂、尹曾惠子、罗航、蓝梓雁、石川)

UFO小组 《染色体》,10分钟25秒 , UFO Group《CHROMOSOME》, 10′ 25〞

卜桦《未来荒》,3分51秒 ,2008 Pu Hua《Future Aridity》3’51”,2008

苍鑫《苍式萨满》,8分51秒 ,2007 Cangxin《cangs_shaman》,8’51”,2007

费俊《影子地图》,5分钟 ,2010  Fei Jun《SHADOWING MAP》,05' 00, 2010

冯峰《保持微笑》,5分钟 ,2010  Feng Feng《Keep Smiling》,05' 00, 2010

高世强《世纪》,30分59秒 ,2011  Gao Shiqiang,《century》,30’59’’,2011

管怀宾《顶光》,9分钟04秒 ,2010-2016 Guan Huaibin《Top Light》,9'04'',2010-2016

卢杉《基因糖》,17分钟18秒 ,2015-2016 Lu Shan《Gene Town》, 17'18'', 2015-2016

缪晓春《从头再来》,14分钟22秒 ,2008-2010 Miu Xiaochun《Restart》, 14'22'', 2008-2010

沈朝方《南国少将的早餐》,1小时50分钟 ,2014-2017 Shen Chaofang《Southern Major General’s Breakfast》, 110'

史金淞《哈克龙》,6分钟19秒 ,2006 Shi Jinsong《HALONG-KELLONG》, 6'19'',2006

炭叹《未知仪式之一》,34分钟49秒 ,2017 Tan Tan《Unknown Ritual No.1》, 34'49'',2017

田晓磊《伟大》,4分钟 ,2017 Tian Xiaolei《Greatness》, 4', 2017

吴珏辉《星际动物园》,4分钟59秒 ,2017 Wu Juehui《Introduction of Interstellar Zoo》, 4’59”, 2017

吴鹏《Role Incident》,3分钟19秒 ,2017 Wu Peng《Role Incident》, 3'19’’

徐坦《新天地》,3分钟 ,2005 Xu Tan《XINTIANDI》, 3′ 00〞, 2005

易连《暗流2016》,11分钟02秒 ,2014 Yi Lian《Undercurrent 2016》, 11′ 02〞, 2016

袁晓舫《十年》,12分钟10秒 ,2004-2014 Yuan Xiaofang《A DECADE》, 12′ 10〞, 2004-2014

张小涛《黄桷坪的春天》,67分钟19秒 ,2016  Zhang Xiaotao《The Spring of Huangjiaoping》, 67′ 19〞, 2016

钟甦《花好月圆》,5分钟26秒 ,2014 Zhong Su《PERFECT CONJUGAL BLISS》, 5′ 26〞, 2014

  单元二:国际动态影像

  艺术家:Alessandro Rolandi李山/意大利、Ariuntugs Tserenpil/蒙古、陈依纯/台湾、陈万仁/台湾、Enkhtaivan Ochirbat/蒙古、何子彦/新加坡、Jantsankhorol Erdenebayar/蒙古、罗禾淋/台湾、Monika Czyzyk/波兰+ Torsten Zenas Burns&Darrin Martin/美国、Munkhjargal Jargalsaikhan/蒙古、王雅慧/台湾、吴方洲/澳门、袁广鸣/台湾、张君懿/台湾

Ariuntugs Tserenpil《行为》, 3分钟25秒,2013  Ariuntugs Tserenpil《Act》, 3′25'',2013

Jantsankhorol Erdenebayar《泡沫铃 》,4' 30'',2016

Monika Czyzyk《 BOdyssey》,21分钟 16秒,2017

Torsten Zenas Burns & Darrin Martin  《方舟 3: 穿越》,27'39〞

陈依纯《孩子》,10分钟06秒 ,2017  I-Chun Chen《Enfant》, 10′ 06〞, 2017

吴方洲《关键时刻和参与者-行为艺术影像》,10分钟37秒,2016 Ng Fong Chao, Noah《Critical Moment and Participant-Performance Art Image》, 10′37〞,2016

袁广鸣《栖居如诗》,5分钟 ,2014 Yuan Goang-Ming《栖居如诗》, 5′ 00〞, 2014

  单元三:重绘香港(录映太奇主席梁学彬策划,所有录像选自VMAC媒体艺术收藏)

  艺术家:鲍蔼伦、罗颂雅、蔡世豪、黎肖娴、陈序庆、MAP Office、郑智礼、黄荣法、罗琛堡、梁志和、冯伟、方琛宇、Jay Forster、庄伟

Jay Forster《Shift》,3分钟18秒 ,2006 Jay Forster《 Shift》,3′ 18〞, 2006

鲍蔼伦《循环影院 》,8分钟36秒 ,2000  Ellen Pau 《Recycling Cinema》2000,08’36

冯伟《银色都市》,19分钟54秒 ,1998 FUNG Wai《 Silver City 》,19′ 54〞, 1998

罗颂雅 《纯属印象》 Jo Law 《Read Only Memory》,1999, 05’11

郑智礼《 门 》,5分钟42秒 ,2008 Chilai Howard《 The Doors 》, 5′ 42〞, 2008

  单元四:“五种感官”一一意大利Magmart国际录像艺术双年展25位获奖作品展

  艺术家:Erique Lacorbeille/意大利、Andreas Mare/奧地利、Nara Denning/美國、Russell Chartier/美國、Sylvia Toy St. louis (aka Sylviatoyindustries) /美國、Silvia De Gennaro/意大利、Francesca Amati/意大利、Damon Mohl/美國、Antonello Matarazzo/意大利、Mohammed Harb /巴勒斯坦、Arya Sukapura Putra/印度尼西亞、 Clara Aparicio/英國、 Steven Verstuyft/比利時、 Emre Onol /土耳其、Marc Neys (aka Swoon) /比利時、 Jaime Rodriguez (aka Jaime rguez) / 西班牙、 Benna Gaean Maris (aka Benna) /意大利、Lelievre Lievre (aka Lievre) /法國、Willehad Eilers (aka Waynehorse) / 荷蘭、Dimitri Fagbohoun/貝寧、 Lino Strangis /意大利、 John Sanborn/ 美國、 Urszula Kluz-knopek (aka Adija) /波蘭、Gérard Cairaschi/法國、Danilo Rosini (aka Danilorosiniimages) /意大利

Erique Lacorbeille《收集声音以建构一种感知》Erique Lacorbeille《Collecting Voices to Build a Conscience》

Silvia De Gennaro 《鹰之卵》Silvia De Gennaro 《Eagle Eggs》

Arya Sukapura Putra 《印度尼西亚的异域风光》 Arya Sukapura Putra 《 Indonesiana Exotica》

Emre Onol 《洞》Emre Onol 《The Hole》

Willehad Eilers (aka Waynehorse)《 猛击电影》Willehad Eilers (aka Waynehorse)《The Punch Movie》

Lino Strangis《表皮探索》Lino Strangis《Epidermal Exploration》

John Sanborn《Epidermal Exploration》


关键字: 内容标签:顾振清,影像,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都市游牧顾振清 影像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大屋顶 都市游牧
下一篇:“濡墨雅集”探索“墨”语言:以砚制墨 以墨制画||上一篇:国际艺术品首捐:马歇尔•雷斯与程昕东无偿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雕塑作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