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写意中国——2017中国国家画院年展“我的十年”雕塑院研究员文献展开展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览嘉宾合影

  2017年12月27日上午10:00,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承办的写意中国——2017中国国家画院年展“我的十年”雕塑院研究员文献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开展。展出了潘鹤、钱绍武、盛杨、叶毓山、朱成、项金国、于世宏、李秀勤、霍波洋、陈云岗、黎明、张永见、曾成钢、李象群、吴为山、邹文、吕品昌(按年龄排序)17位雕塑家的作品30余件,以及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和17位艺术家十年来的社会活动和创作相关的文献资料。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副院长于世宏,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项金国,特邀雕塑学者陈培一等共同参观了此次展览。

众嘉宾一起参观展览

  对于此次展览,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认为:“‘写意中国’是中国国家画院展现学术追求的重要品牌,起初它以全院综合展的方式呈现,但随着各个院的发展,后改为每院每年都要做一个展览。此次国家画院雕塑院的展览,把17位艺术家十年来的档案梳理了一遍,既展现了艺术家十年来的丰厚成果,也体现了这些作品的学术性、公共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另外,此次展览也是国家画院成立三十多年来,雕塑院首次提出十年的文献梳理,这是雕塑院走向成熟的重要关口,从这个展览可以看到雕塑院对学术、公共艺术、社会的作用。”

  之所以此次展览采取作品+文献的形式,是因为“当任何事实和行为以文献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它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体现出来,从这点来看文献的重要性及意义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国家画院的年展,雕塑院之所以选择以文献的方式举办,也是为了让我们雕塑院仅有的18位研究员以一种回顾历史、时光倒流的方式来回忆和回顾自己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

展览现场

  “国家画院雕塑院成立仅七年,之所以将展览主题定为‘我的十年’而不是‘我的七年’,是因为这些雕塑家和艺术家在进入国家画院雕塑院之前,他们的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进行着的,进入国家画院雕塑院后,他们的艺术创作怎样延续?沿着怎样的线索继续前进?通过七年来的积累,已经明显地展示出了国家画院雕塑院在历次活动当中所体现出的主旨、诉求,以及艺术主张。所以‘我的十年’立足于每位艺术家通过对自己艺术历程简短回顾,既是上一个十年结束,也是下一个十年的开始。我们落脚于零,起步于零,所以相信通过此次文献展,不仅为历史、艺术史、雕塑史留下一笔难得的资料,同时也为每个人的未来开辟一个新的起点。”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认为:“雕塑院的此次文献展,既是对院内活动和艺术家创作的回顾,也是对十年来雕塑院发展的全面、立体、综合的展示,其中部分影像资料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此外,展览还展示了雕塑院艺术家创作的小雕塑,体现了他们近年来对雕塑语言、雕塑观念、图式的研究。”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何加林仔细参观了此次展览后,非常高兴,“通过雕塑院对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近十年来创作的梳理,可以看出新中国雕塑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从他们不同风格的作品当中,可以感受到雕塑家独到的艺术见解。”

展览现场

  对于艺术家来讲,“此次展览既是对我们十年来创作的小结,也促使我们在小结之后,找到一个新的目标,重新开始。”项金国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

  “一个个人的文献是构成一个个人历史的信息与成分,一个团体及一个领域的文献往往就成为构成一个方面历史的资料与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我的十年’文献展的举办,能够引起诸多艺术家们的重视,进而扩展至‘我的二十年’‘我的三十年’‘我的四十年’等文献意识的宽广范围,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使后来的了解者少一点猜测与推断,多一点毋庸置疑资料。这便是我们的初衷!”

  据悉,本次展览时间从2017年12月27日至2018年1月2日,持续七天。

国家画院雕塑院工作照

国家画院雕塑院活动

国家画院雕塑院活动

朱成 《鸟语椅子上的女人之二》 铜、综合材料 高90cm 1993-2012年

朱成 《权衡》 铜、强化树脂等综合材料 高120cm 2010年

项金国 《达摩西来意》 木、铜 147X23X31cm 1993-2012年

项金国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铸铜 65X115X25cm 2016年

于世宏 《戏韵-包拯》 树脂 70X40X30cm 2017年

陈云岗 《马克思》 铸铜 34X22X26cm 2013年

陈云岗 《实业家张謇先生》铸铜 65X120X45cm 2013年2月

陈云岗 《千古兵书—孙子》铸铜 37X24X30cm 2013年

黎明 《成吉思汗》 不锈钢 73X27X57.5cm 2017年

曾成钢 《礼聚中华,大同天下系列——独龙族》 铸铜 40X25X68cm 2017年

吴为山 《空谷有音——老子出关》 青铜 74X93X33cm 2012年

吴为山 《画家齐白石》青铜 142X19X28cm 2012年

吕品昌 《写意no.36-早春》青铜 30X30X100cm 2013年

邹文 《鲁迅与胡适》 铝 70X30X23cm 2016年

张永见 《坦赞铁路》玻璃钢 高50cm 2017年

霍波洋 《隔江相望》黄铜 120X30X10cm 2017年

盛杨《少林魂》铸铜 高80cm 1990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雕塑,中国国家画院雕塑 中国国家画院
下一篇:“新徽派艺术新锐培养计划(2017)”在中环艺术馆开幕:助力青年水彩画家成长||上一篇:“蒙牛杯”首届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亮相呼市荣宝斋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