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回归起点 刘港顺个展“所有”之“午夜出版社”开幕

编辑:刘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午夜出版社”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刘港顺(中)与朋友们的合影

  3月3日,在相继进行了“观念三要素”和“历史的笔记”之后,刘港顺持续3个月的大型个展“所有”,进行到了最后一个部分“午夜出版社”。一个主题,三个部分的展览模式,既是刘港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的回顾,也是策展人崔灿灿对策展语言的全新尝试,“所有”先后用100多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档案等媒介,讲述刘港顺近30年的创作历程,刘港顺始终坚持个体的独立视角,自由的穿行于广阔的知识、历史与艺术之间。正如策展人崔灿灿所说:“他引用知识回应知识的经验,借用视觉的文本为世界提供的另一种观念化的。

站台中国负责人孙宁、博尔赫斯书店、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和录像局创人陈侗和艺术家刘港顺

  刘港顺生于1963年的湖北黄石,1983年-1992年在大冶钢厂从事行政工作,期间参与了85美术新潮运动,1988年在黄石文化宫举办了第一次个展。1992年离开体制,从事个体经营。1995年-2002年在黄石开办了一家独立书店“后人类书店”,2002年至今定居北京。

“午夜出版社”展览现场

刘港顺《新小说作家》 布面油画 147.5x198cm 2005

  本次的主题“午夜出版社”原本是法国一家不起眼的小出版社,但因出版了莫里亚克、格里耶、贝克特、西蒙、杜拉斯、潘热、布托等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书籍,而声名大噪。1995年,刘港顺在湖北黄石也曾开办过一家独立书店“后人类书店”,受新小说作家影响颇大。

  80年代是一个普遍文化启蒙的开端,历史由所有人分享,但它无法满足对于自我和创造的渴望,经历了90年代的消费主义之后,终在世纪末退去。但刘港顺对那个年代始终难以忘怀,于是他开始各种尝试,表现主义绘画、拼接艺术、现成品装置。他像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努力的参与运动,积极的吸取新知识,每日每夜聊着晦涩的学术,创造永远无法满足渴望。

“午夜出版社”展览现场

刘港顺《我们都过着口是心非的生活》 布面油画 146x114cm 2016

  “我们都过着口是心非的生活”,刘港顺颇为喜欢作家米勒的这句话。2002年,由于经营不善,刘港顺关掉了书店,来到北京。此后,他一直生活在宋庄,现实空间的变化使得刘港顺少了最初参与运动的热情,他以一种离群索居的方式,为自己造了一座“塔”,他在这座塔里读书,研究他人、过去、现在和幽灵般的未来,正如人们从塔里研究星辰。

  在离群索居的15年之后,他为何还会有如此强烈、坚硬的浪漫情绪和运动理想?这个情绪在其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时隐时现,有时已如隐者,有时又赫然在目。它的意义像是一个连通系列思考和行动的连接点,对于刘港顺意义攸关,像是午夜出版社,试图以理想的繁星点亮整个星空的初衷。

“午夜出版社”展览现场

  “午夜出版社”作为一个契机再次回到刘港顺艺术的缘起,以及活生生的现实之中。展览从刘港顺90年代的创作和思想来源中抽丝剥茧,寻找个人曾经的态度与观点,曾经为之动情的往事点滴,亦或是那些夜读法国新小说的时刻。

“午夜出版社”展览现场

  长达三个月的展期,并不能提供关于刘港顺的所有。“所有”在这里成了一个企及,一个我们试图拥有什么,又能拥有什么、表达什么、针对什么的愿景。“所有——刘港顺”是对刘港顺20多年创作的再次梳理,当它形成由三个部分、两次讨论会构成的个展时,提供的是一种极端的、清晰的态度。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1日。

刘港顺《最晦涩的诗是面向全世界的》 布面丙烯 198x147.5cm 2011

刘港顺《是积累夺走了你的存在》布面油画 114x146cm 2015

刘港顺《世间到处有水坑真美》布面油画 147.5x198cm 2012

刘港顺《空虚》布面油画 61x50cm 2015

刘港顺 激浪798 布面油画 50x60cm 2006

刘港顺《安全的唯一途径就是冒风险》 布面油画 160x200cm  2010

刘港顺《镜子》 喷绘丙烯 147.5x198cm 2005

刘港顺《金钱不眠》 布面丙烯 68x120cm 2011

“午夜出版社”展览海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港顺,站台中国,绘画,观念艺术,午夜出版社刘港顺 站台中国 绘画 观念艺术 午夜出版社
下一篇: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复评 103件作品四月沪上展出||上一篇:“惠风和畅.第三季”中外高校女艺术家联展在沪江美术馆启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